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学会文件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会文件>>文章内容
辽宁省财政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时间:2009/12/30 10:48:59    来源:辽宁省财政学会      作者:admin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辽宁省财政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从200212月成立至今,已届满。在此理事会换届之际,我受本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情况回顾

6年来,省财政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在中国财政学会、省社科联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下,在省财政厅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依法办会、规范办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财经应用研究、协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广泛传播财经知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在省社科联组织进行的两年一次评比表彰中,连续三次荣获“先进学会”称号并作经验介绍,两次荣获“标兵单位”殊荣。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应用研究

6年来,针对不同时期财经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多方力量,深入开展应用研究,累计完成有情况、有观点、有对策、有应用的研究课题百余项,为丰富财经理论、深化财政改革、指导工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振兴老工业基地问题系列研究。在2002年组织开展的转轨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衰退”问题研究活动基础上,2003年着重开展了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政策研究,围绕支持老工业基地发展和稳定两大目标,较早、系统地提出了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32条政策措施,为辽宁部分退出“富人俱乐部”、赢得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省份地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赢得特殊区域经济政策,为中央11号文件出台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撑。该成果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奖项,是荣获2005年首届省社科成果一等奖、2006年首届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一等奖、2006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2004年继续开展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成分”研究,其研究成果被省政府采纳,成为2005年全国“两会”代表建议、提案的背景材料。2006年至2007年,组织开展了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政策绩效研究,该项目因选题及时准确、分析科学客观、对策超前可行,受到国务院东北振兴办的充分肯定,填补了该研究的国内空白,先后获得省委宣传部等组织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一等奖、辽宁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第二届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一等奖。2008年,启动了辽宁省贯彻落实《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继续关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的现实重大问题。

2.辽西北经济政策研究。2003年,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朝阳等市实地调查基础上,先后形成了《关于朝阳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加快辽西北财政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系统提出了在朝阳、铁岭、阜新等欠发达地区实施特殊区域政策的建议,该成果得到鲁昕副省长的书面批示和许卫国常务副省长的口头表扬,为省委、省政府实施辽西北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研究基础。

3.整合政府财力资源问题研究。2004年,根据邴厅长的意见,启动进行了这项选题新颖的研究课题。该研究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政府职能出发,对政府财力资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为近年来实施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工程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该成果得到鲁昕副省长的重要批示,先后荣获省首届社科成果二等奖、首届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二等奖、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科技检索表明,该研究填补了国内的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4.财政“三农”问题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等涉农问题,先后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财政政策研究》、《支持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财政政策研究》、《关于县乡财政经济现状的调查》等成果,较好探讨了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化解辽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围绕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理性看待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运用辽宁省财政科研观察点的问卷调查资料,客观、公正地分析了取消农业税后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正”“负”效应,该成果得到陈海波副省长的重要批示。

5.区域生态补偿体系研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现实,2007年以来组织有关人员,立足“区域”这一特殊视角,从生态补偿基本理论、评估方法、运行机制等研究入手,率先在国内进行了系统研究,公开出版了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特别是阶段性研究成果——“建立健全辽宁省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其核心内容被民盟辽宁省委采用,并转化为2008年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得到省委书记张文岳的重要批示。

6.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系列研究。为科学构建政府间财政关系,2006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研究》、《财政“两个比重”问题研究》、《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相关关系研究》等,主要成果刊发于《中国经济时报》、《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重要报刊上,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各类权威媒体广泛转载评,并在学术届引起了较深刻反响。截至目前,已有两项成果3次荣获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成果一等奖、省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财政部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一等奖,一项成果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采用并得到国务院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

()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横向合作,不断营造理性环境氛围

6年来,省财政学会充分发挥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学术报告会、组织研究成果推荐评比等多种形式,极大活跃了财政系统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氛围。

1.积极开展理论研讨。200312月,会同中国财政学会、财政部科研所等,组织国内知名财税专家30余人,召开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研讨会”,全面分析探讨了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相关政策措施,编辑出版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研究》文集。20078月,协助厅预算处组织召开了“阳光财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特邀专家、学者就“阳光财政”等问题进行座谈研讨。配合厅机关党委组织进行了财经理论“沙龙”活动,促进了机关理论学习氛围的不断形成。通过分析研讨,较好地推动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一些重点财经问题有效解决。

2.广泛开展学术交流。6年来,先后邀请贾康、刘尚希、高培勇、苏明、程伟、宋萌荣等专家、学者,围绕不同时期的财经热点、难点问题,在不同层面举办20余次学术报告会或专题讲座。2007年,出色承办了“2007海峡两岸财税学术研讨会”,赢得了中国财政学会和台湾中华财政学会的高度评价。6年间选派研究骨干先后50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和培训活动。同时,与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兄弟学会建立了较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

3.积极组织科研成果推荐、评比活动。6年来,省财政学会围绕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省科技进步奖、省社科成果奖、省社科学术年会、省优秀调研成果、财政部改革开放30年教育纪念活动理论成果评比等活动的开展,及时、有效地组织推荐参评研究成果,使我省财政系统相关获奖成果数量、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如2006年,“转轨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问题研究”项目,首开省财政厅独立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的先河;在2005年第四次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比中,共有8篇参评成果分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位居各参评单位首位。省财政学会在2006年和2008年两届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评比中,蝉联一等奖殊荣;在财政部改革开放30年征文评比表彰中,6项理论研究成果榜上有名,占表彰总量的8%6年间,省财政学会独立或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了5次省财政优秀调研成果评比活动,编撰出版了3本研究报告集。

4.积极开展协作研究。6年来,牵头组织了“东北三省社保试点问题研究”、“农民增收财政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研究”等4项全国财政协作课题,参加了“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研究”、“主体功能区建设财政政策研究”等两项全国财政协作课题。组织各市财政学会、科研机构完成了政府运行成本、“法治财政”、“农村综合改革”等10余项全省财政协作课题。2004年至2005年,会同有关部门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了“东北三省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

    ()积极传播财经讯息,不断扩大财政宣传影响

6年来,省财政学会通过循序渐进地构建资讯“平台”,有效传播了财经信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1.2004年创办了《财经活页》。作为集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信息集萃,《财经活页》采取专题采编模式,每期主题通过斟酌筛选、全面收集、精心采编,力使读者全面及时了解主流财经热点问题。《财经活页》自创办以来,深受系统内外的高度评价,5年间累计编发120期,较好体现了专题性、知识性、及时性、权威性,3项专题被《辽宁日报》“理论版”全文刊载,获得省财政厅2005年度“突出贡献奖”,连年在全国财政科研、财政学会工作会议上得到财政部领导表扬,渐成财政系统干部职工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

2.2004年协助创办了《地方财政研究》。作为诸多院所联袂打造的财经类专业期刊,《地方财政研究》自2004年试刊以来,秉承地方性、研究性、工作性、资料性的办刊宗旨,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逐步纳入了规范化的运行轨道。4年间累计出版50期,刊发稿件千余篇、300余万字,共有120余篇稿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评,网站登录次数超过4.2万人次,培育了一批读者群、作者群和采编队伍,较好搭建起理论研究与工作探讨的平台,成为传播财经理论、强化地方财政管理、宣传地方财政改革的重要载体,并在众多财经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

3.2006年创办了《财政科研通讯》。作为传播财政学会、财政科研信息的“动态”工作平台,《财政科研通讯》3年间累计编发32期,刊登信息120余条,较好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功效。

4.2008年创办了《科研要报》。以传播财经理论、推进财政改革、辅助科学决策为主旨,《科研要报》重点刊登系统内外完成的各类财经研究项目“结论”性成果,扼要阐述研究成果的核心观点,供省领导、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参考,现已刊发8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

5.图书资料室、财经书店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经过多年努力,图书资料室实现藏书万余册,年均为千余人次的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辽宁财经书店逐步凸现专业性特色,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各市财政学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6年来,各市财政学会结合具体实际,树立服务意识,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完成了一些有价值的应用研究成果。如丹东市“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的调查”被市政府以《送阅件》形式下发,“增值税转型对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被市委市政府“咨询参考”选用。葫芦岛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策研究”得到市委书记陈晓琨的重要批示,“落实政府债务考核指标,化解财政风险”的成果得到市长孙兆林的重要批示。锦州市“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到原主管副市长赵凤义的重要批示。

2.组织开展了大量调研活动。铁岭市在全系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调研活动,累计形成调研报告600余篇朝阳市多篇调研报告入选《中国财政发展报告》。抚顺市形成了200余篇调研报告,并着重体现了应用转化。营口、阜新、辽阳等市也都通过不同形式介入中心工作,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3.积极传播财经信息。如《沈阳财政会计》、《大连财会》、《鞍山财政》、《抚顺财政与会计》、《本溪财经研究》、《丹东财会》、《铁岭财会》、《盘锦学会工作动态》和“朝阳财政频道”等,日渐成为符合各市实际、有效传播财经信息的重要载体,较好地发挥了财政宣传功效。

    总之,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围绕财政改革发展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努力,较好地发挥了财政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中国财政学会、省社科联等有关部门指导与帮助的结晶,是省财政厅党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成果,也是各级财政部门通力协助和广大会员单位共同努力的收获。值此第六届理事会届满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本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向以上各单位和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第六届理事会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

在本届理事会届满之际,我们感触很多。总结6年间财政学会工作,有以下三点基本经验。

第一,“有为”是学会赢得“有位”的重要前提。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财政学会才会赢得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这是本届理事会工作的最基本经验。6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开展应用研究,通过“主动出击”与优质服务,为领导决策和基层实际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逐渐赢得了生存发展空间,扩大了影响。

第二,创新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基础。创新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学会事业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学会长期工作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经验。6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营造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丰富了学会活动内容,提供了更好更新颖的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财政学会工作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等问题,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活动体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第三,规范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本保证。与其他“市场类”社团组织不同,财政学会具有“研究性”、“官办性”特征,其大量工作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或直接服务于财政实践。这就要求财政学会必须紧密围绕中心工作进行规范、有序运作。6年来,我们认真遵守社团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审计监督,较好体现了依法办会、依规办会。实践证明,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是做好财政学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确保学会工作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做好今后财政学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已对我省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更给今年的财政收支带来了很大困难。财政既要保增长、促振兴,又要重民生、维稳定,任务十分艰巨。同样,严峻的形势也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在此向新一届理事会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更好地促进学会发挥服务功效。

    ()继续坚持“两为”工作方针,处理好“五个关系”

    要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为中心工作服务,为现实服务”的方针,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分析财政经济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要努力处理好“五个关系”,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只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理论服务于实践,才能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只有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才能为现实提供历史的借鉴;只有处理好国内与国外的关系,才能在立足国情省情的基础上科学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只有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只有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才能化解矛盾,实现合作共赢。

    ()继续加强应用研究,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实践提供服务

    应用研究是财政学会的首要职能,也是财政学会的主业之一。今后应继续密切关注财政经济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握时代主题,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决策部署,有的放矢地开展应用研究。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同时也进入了改革深化阶段,有许多新的矛盾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有所突破。如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整合政府财力资源、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和扶持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等重大现实问题,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学会应用研究的重点。

    ()积极发挥学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既是学会的主要职责,又是学会工作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会的活力所在。今后财政学会应继续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上有所创新。要充分发挥学会“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优势,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各市财政学会的联系,发挥群体优势,协作攻关,提高研究效率。

    ()加大科研成果和财经信息的传播力度,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服务性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深化现有的信息传播。要紧密围绕各个时期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课题研究,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系统整合各类财经信息,及时传递最新财经科研成果,从而为广大财政干部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加快财政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更有效地服务于财政工作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学会系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搭建新的信息平台上有所作为。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形式,从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财政工作者和财政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创新财经信息传播。各市财政学会也应在现有信息平台基础上努力创新,更好地为基层财政工作服务。

    ()加强学会建设,为学会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省财政学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完善自身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制定部署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强对各市财政学会的指导,从各方面关心、帮助各市财政学会,为逐步改变目前各市财政学会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做出新的努力。二是各市财政学会要树立“有为”从而“有位”的发展理念,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扎实有效、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在积极为基层财政实践服务的前提下,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三是各市财政部门要尽可能多地重视财政学会工作,加强领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

同志们!过去的6年,省财政学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深知,同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对照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先进学会相比还存在不足。期望新一届理事会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坚定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服务于财政工作实践,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繁荣我省财政科学,促进财政工作,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4648504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