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海外传真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海外传真>>文章内容
薛克俭/论欧盟发行政府票据消解滞涨的可行性
时间:2012/10/30 3:12:14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2012年8期      作者:佚名

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

 

内容提要:此次欧盟金融危机久治不愈证明了降低利息,增发货币和削减财政救市的无效性和有害性。有效消解滞涨的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是由于缺少利用过剩资源的财政货币政策。本文探讨了欧盟及其成员国采用凯恩斯主义新的财政货币制度——发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发展公共产品消解滞涨的可行性。

关键词:欧债危机  调控政策  政府票据  消解滞涨

 

一、为什么此次欧盟滞涨危机久治不愈?

——降低利息,增发货币和削减财政等三大政策救市无效

2007年,次级贷款断供引爆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秋,美国次贷危机通过次贷金融衍生品的违约波及到整个世界,引爆世界滞涨型的金融危机。2009年以后,由于政府过度负债救市,世界金融危机又表现为美债和欧债危机,并引发了以“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希腊因削减社会福利引发首轮选举失败为代表的,几乎蔓延欧美发达国家的综合性的社会危机。

5年来,美欧发达国家和全世界为了拯救世界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学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使出了浑身解数。许多政策已经运用到了极限,其中有三大政策最为突出:

一是降低利息。各发达国家的指标利率均创造历史最低点。根据路透中文网201266报道的各发达国家最新的指标利率数据:美国0-0.25%,加拿大1.0%,日本0-0.10%,欧元区1.00%,英国0.5%,瑞士0-0.25%,瑞典1.50%,挪威1.75%,只有澳大利亚是3.5%,新西兰是2.5%,韩国是3.25%

二是超发货币。在资金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各国中央银行还在不断变换名词,以万亿为单位,大量增加货币供应,美其名曰,增加流动性。5年来,美国超发3万亿美元,欧美超发2万亿欧元。此次各国央行增发的货币都创造了欧美增发货币的最高纪录!

三是削减财政。为应对国债危机,美国以等额降低财政支出为条件提高了国债上限,欧元区成员国则不得不以削减财政为代价寻求欧盟和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为了救市,美国“枪毙”了奥巴马医疗保险改革法案,欧洲许多国家则削减了公众福利,以至减少了公务员人数和公务员工资。

但是,世界经济并不买各个国家的积极救市的帐!尤以欧盟经济的滞涨程度为甚!而且至今看不到复苏的迹象。据花旗银行预计,全球GDP增速将由20113.0%下降至今年的2.7%,其中美国2.1%,日本2.6%,新兴市场经济体5.2%,但欧元区则下降0.6%。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也较去年年显著下降,其中美国1.9%,欧洲2.5%,日本0.4%,新兴市场经济体4.9%。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美国失业率超过8%,欧盟国家有的如希腊达到20%,欧盟个别国家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超过50%

二、为什么欧美三大救市政策无效且有害?

——以消解“萧条”的理论消解“滞涨”,逻辑上不通且加剧了滞涨

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有两个,一个是资源稀缺,一个是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学是利用人们追逐利益的天性,有偿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生产社会商品的学问,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永动机”,是已经被几百年世界经济实践证明了的,至今无可替代的先进的社会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伴生着经济波动,两极分化,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道德丧失等有害副产物。人们希望获得财富,但是同样人们也不能漠视市场经济的有害副产物。人类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同时,也在忍受市场经济带来的有害副产物的煎熬。

欧美三大政策的第一个错误是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判断错误,以流动性不足为由,一味降息和增发货币,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和增发货币是在经济疲软,且资金稀缺,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刺激需求回升的货币政策手段。降息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扩产的愿望;增发货币有利于弥补社会资金的匮乏,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治理经济“萧条”的有力工具。

但是,目前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形势不是资金不足,加上经济疲软,而是资金严重过剩,加上经济疲软。前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萧条”,后者不是经济“萧条”,而是典型的经济“滞涨”。“滞涨”的“涨”代表资金过剩,“涨”根本不符合降息和增发货币的条件。社会流动性不足不等于资金不足,目前的情况是,企业和投资人对经济发展缺乏信心,避险心理日益严重造成了流动性不足。路透纽约64电,由於担心欧洲债务危机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深渊,企业纷纷推迟筹资计划并取消交易,投资者则转向现金或其它安全资产以求避险。以至两年期德国公债收益率竟然降至负值。可怕的是,人们越是寻求避险,形势就可能变得越糟,许多国家濒临危境後不到四年内的二度衰退。

错误运用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了极为错误的经济后果:降息和增发货币并不能恢复人们的信心,而海量注入的流动性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世界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且为下一步治理通货膨胀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欧美三大政策的第二个错误是漠视企业、资金保值者和贸易、公共产品等领域的避险需求,在增加金融稳定性方面无所作为。此次金融危机并不是在资金稀缺情况下发生的,而是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缺乏信心。欧美政府和欧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没有发挥经济金融稳定器的应有作用。当然,货币稳定是个老问题了。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市场经济就一直存在这个不容忽视,而又长期被忽视和回避的金融经济问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脱钩,当今世界绝大多数货币都是法定货币,都在没有实物依托的情况下凭借国家信用发行;当今的货币政策,一直把货币的价格——利率作为政策工具加以利用;当今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结算实行的基本是浮动汇率制。这些制度的叠加,一方面使得资金过剩成为常态,并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使作为市场交易的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其自身的价值飘忽不定。纵观世界经济各个领域,无论是黄金、石油,还是美元、欧元,以至美债、美股……,人们已经找不到一种可以依托,可以信赖,可以避险,价值稳定的金融产品。

这种非稳态的充满各种不确定风险的货币金融体系和制度适合扩大再生产,投资领域,不适合简单再生产,贸易领域,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适合投资人进行风险投资,不适合投资人,特别是绝大多数普通工薪储蓄者避险保值;适合高效益高风险的少数企业科技创新,不适合低效益低风险,但市场稳定效益稳定的绝大多数中小传统企业的非扩大的持续经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非稳态的货币金融体系是极少数风险投资家的“天堂”,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绝大多数各类储蓄者投资者的“迷宫”!一个操作员的失误,就可以导致一个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巴林银行的破产!美国次贷衍生产品的违约损失却需要全世界买单!

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以各国政府主导的,全球高度统一的集体救市行为,非常难能可贵,之所以无效是方法不对。以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消除市场经济缺陷,逻辑上就不通。正像使用冶炼技术生产了钢铁,却不能用冶炼技术处理冶炼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一样。处理“三废”必须使用专门的“三废”处理设备。欧美救市的三大政策依据的是创造财富的理论,而不是治理有害副产物的理论。结果肯定是费力不讨好,不仅无效,而且添乱!

三、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

——釜底抽薪的财政制度令欧美政府进退两难

毫无疑问,在“滞涨”条件下,启动有公信力的需求,恢复企业和投资人的信心,利用过剩资金和过剩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是明智的选择。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被各国政府采纳,就是因为其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启动公共需求拉动经济复苏,有利于治理“滞涨”。与市场经济配置稀缺资源的本义比较,凯恩斯主义已经不属于市场经济,它是政府主导,配置过剩资源,治理市场经济缺陷的“政府经济学”,其假定、目标、原理和方法都已经与企业主导创造财富的市场经济学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凯恩斯主义开创了治理市场经济缺陷的先河,开创了与市场经济有别的政府经济学。

欧美三大政策的第三个错误是在最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的时候,各国政府实行了严酷的财政紧缩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理论,对20世纪5060年代的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次金融危机治理初期,各国政府确实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的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为什么,治理“滞涨”非常有效的凯恩斯主义会半途而废呢?

毫无疑问,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的第一个原因是“釜底抽薪”的财政制度令欧美政府进退两难。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假定社会没有多余的资金,必须凭借政府权力,无偿强制征缴税费,然后无偿一次性分配,并先征后用。当然,作为辅助手段,政府也在发行部分国债和基金。这种按照稀缺资源设计的财政制度,其最大特点是需要抽取经济运行的正常资金,用于公共产品支出,也就是说,发展公共产品是以减缓经济发展为代价的。所以,欧美国家目前都处在两难境地:实施凯恩斯主义拉动经济,启动公共需求,就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延缓疲软经济的复苏。

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的第二个原因是政府负债上限制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空间。为了防止政府滥用釜底抽薪影响经济发展的财政权力,在西方,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增发货币都需要政府向社会负债。美国和欧盟为约束本国和成员国政府信用行为,都对政府整体负债规模制定了上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加有限,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又需要增加财政收入,加上增发货币对应的政府负债,在此次金融危机的救赎过程中,美国和欧盟许多成员国的政府负债很快达到规定的上限,救市未果却引发了欧债、美债等国债危机。

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的第三个,实际上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凯恩斯主义本身存在缺陷:凯恩斯主义没有与自身配套的利用过剩资源的财政货币制度。为什么社会资金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政府还不得不消解政府支出,进一步加剧资金和生产能力的过剩呢?原因是目前的财政制度是按照市场经济资源稀缺的假定设计的,政府只能从正常经济活动中抽取税费,而没有直接利用或者调动过剩资源的制度安排。凯恩斯主义不是直接创造财富理论,而是治理“滞涨”的有利工具,它面对的不是稀缺资源,而是过剩资金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法理上说,凯恩斯主义需要的是怎样运用过剩资源,形成新的财政货币制度。

四、有没有凯恩斯主义利用过剩资源的财政货币政策?

——奥古尔政府成功实验的格塞尔“印花票据”

事实上,自市场经济诞生以来,面对市场经济各种缺陷和风险,人们一直没有间断化解这些风险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与凯恩斯同时代的西尔沃·格赛尔就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进行货币金融及经济制度设计的先驱之一。而按照格赛尔的设计,20世纪30年代,利用过剩资源发行政府票据的奥地利的奥古尔小镇,开创了运用凯恩斯主义应对滞涨式金融危机理论,成功连接过剩资源和公共需求,拉动经济,增加就业,进而增加投资,成功复苏经济的先河。

格塞尔认为,蒲鲁东的最重要的洞见是认为货币比劳动力和商品更具竞争优势。因为改变商品的本性是不可能的,所以格塞尔主张改变货币的本性:由于库存的必要性,我们必须承担由此可能带来的损失。于是,货币就不再优越于商品;这就使得任何人不管他拥有或储存什么,货币或商品,都没有什么差别。

具体地说,格塞尔提出了一种“印花代金券”或“印花票据”。格塞尔的观点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服务(仅仅作为公共流通工具),因此必须对它征收少量的使用费。在这里,格赛尔实际上否认了资金的稀缺性和有偿使用的特权。

伯纳德·列特尔在《货币的未来》一书中,介绍了奥古尔的伟大实验:1932年,在该镇4500人口中,有500名失业者和另外1000名即将失业者,还有200个家庭分文皆无。市长要翻新街道,上供水系统,植树等等。许多人愿意而且能做这些工作。政府只有40000先令,与需要相比是杯水车薪。当年75日,奥古尔的市长把钱存到银行,作为发行政府等值票据的担保。使用政府票据来支付政府项目后,因为政府票据每月需交1%的印花税,得到政府票据的人都很快花掉,甚至提早缴税,这就为其他人提供了工作。政府票据解决了高失业问题,翻新了街道,重建了供水系统及其他项目。到19331121,这种以1先令、5先令和10先令面值发行的印花票据,平均有5500先令在流通,在13个半月的时间里,转手416次,产生254.7万先令的经济活动,当地生产性投资同比上升219%。此外,每月收取的印花税用于供养220个家庭的施粥所。各地纷纷效仿。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迪尔为了亲眼看到“奥古尔奇迹”,还作了一次特别访问。

这时,奥地利的中央银行决定维护其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力,对奥古尔镇政府提起了诉讼,由高等法院裁定,奥古尔发行“印花票据”犯法。由此,奥古尔收回了印花票据,重新开始承受30%的失业率。

五、格赛尔的政府票据是什么?

——政府票据:票据财政和次生货币的聚合物

奥古尔的伟大实验证明了格赛尔的设计的正确性,而格赛尔的政府印花票据的设计显然与市场经济学理论有着许多不同的适用条件,这些条件与凯恩斯主义的假设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研究表明,格赛尔的政府票据对于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消解目前的欧盟的滞涨和国债危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就是凯恩斯主义财政货币工具。当然,在准备使用格赛尔的政府票据之前,人们需要知道政府票据是什么?

首先,政府票据是一种财政工具。因为奥古尔市政府用政府票据支付了政府项目,替代了财政资金。但是,政府票据又与财政税收有许多不同。如果我们把现行的财政称为税收财政的话,政府票据可以称为票据财政。

在资源稀缺的假定下,需要创造财富的市场经济领域,需要税收财政,由于资金稀缺,必须从正常的经济活动中抽取资金,用于公共需求;在资金过剩商品过剩的条件下,需要消解市场经济缺陷的时候,由于存在过剩资金,可以市场化募集过剩的资金,发行政府票据,发展公共产品,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可以从下表中反映:

 

1  票据财政与税收财政的主要不同点

财政类型

税收财政

票据财政

经济假定

资源稀缺

资金产品过剩

收入工具

财政税收 法定货币

财政基金 法定货币

收入基础

经济活动

过剩资金或过剩生产能力

收入方式

法定、无偿、强制征收

有偿、市场募集、非强制

支出方式 工具

无偿一次性支出 法定货币

无偿支出后循环使用 财政票据

支出可控性

差 资金无记号 审计量大

强 资金有记号 可追溯

技术性

强 复杂 非专业人员难介入

弱 简单 容易监督 公开透明

社会影响

减缓社会及私人产品生产

拉动公共产品及社会生产

决策刚性

弱 必须民主 不得专权滥用

 

其次,政府票据又是一种“次生货币”。由于以等额政府基金为基础发行,并在财政辖区内流通,政府票据是一种“次生的”“准货币”。但是,它与其他类型的“次生货币”——票据,与法定货币又有许多不同。

由于政府票据用于公共产品支付,它不属于融资票据,而属于商业票据一类。但是,政府票据有许多不同于商业票据的地方:一是发行依据不同。商业票据是企业依据采购商品或者获得劳务服务,发出的延期承兑凭证;政府票据是政府以向社会募集的100%的保证基金为基础发行的延期承兑凭证。二是票据首次持有人的票据获得依据不同。商业票据的持有人是通过销售商品或者通过劳务获得票据;而政府票据首次持有人持有的政府票据是政府无偿提供的。但是,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提供产品或者劳务,获得的政府票据,实际上已经演变为政府担保的“商业票据”,可以贴现兑现,流通转让,缴税还债等等。三是使用范围约定不同。商业票据使用没有界定,只要销售者接受即可。但是政府票据首次使用有非常严格的界定,比如,看病的政府票据,就是看病使用,不能兑现,不能用于缴税,不能用于还债,不能转让,不能超范围使用等等。

政府票据虽然是“次生货币”、“准货币”,但是它又与法定货币有许多区别。法定货币与政府票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主次关系,政府票据依附法定货币生存,中央银行决定政府票据的发行时机,规模和其他参数。表2 列出了它们之间一些主要的区别。

2 政府票据与法定货币的主要区别

货币类型

法定货币

政府票据 次生货币

经济假定

资源稀缺 高效使用

产品过剩 公开公平分配

发行依据

国家信用 银行存款

100%法定货币 产品过剩

流通范围

法定 所有领域

事前约定 特定领域

价格特征

不保值 存款有息 贷款付息

无息

可控性

无条件接受 无记号

公共决策 有记号 可追溯

作用

拉动整个经济

拉动公共产品及整个经济

决策者

中央银行

中央政府 民主决策

调控者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中央财政

调控信息特点

 

事前 公开透明 社会易监督

 

六、凯恩斯主义怎样使用格赛尔政府票据形成消解“滞涨”的新机制?

——发行政府基金吸纳过剩资金,发行政府票据提供公共服务

此次欧盟滞涨危机是由于信心缺失而反映的流动性不足,绝不是资金不足。各国政府低息以至无息提供海量的货币流动性,过度的货币超发行,一方面为下一步经济复苏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伏笔,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为增发货币而增加的国家债务危机。

为今之计,真正化解滞涨及国债危机需要“四管齐下”:一是发行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基金吸纳过剩资金,弥补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缺口,二是立刻停止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在进一步执行税收财政紧缩政策,防止为复苏的经济“撤火”,四是启动票据财政,发行政府票据拉动公共需求,并进一步拉动相关产业。

其核心是启动票据财政:在直接的财政税收之外,在不直接增加企业、政府和个人负担,不破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在现行金融制度框架内,在资金产品双过剩的情况下,发行具有间接税收职能的政府票据,弥补财政资金缺口,发展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产业。具体做法是:

1.政府以财政收入为担保,竞标发行定期封闭可转让的浮息保值的政府基金,政府基金可以在商业银行按牌价转让;

2.政府将政府基金存入中央银行,政府财政负担付息和收息的差额;

3.以政府基金为依托,占据国家货币发行指标,政府发行与政府基金等额的政府票据,第一批专项用于补充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资金缺口,进入个人账户;

4.政府票据电子转账,专款专用;

5.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收到的政府票据可用于物质采购和支付工资,缴税交费,也可在商业银行按牌价转让或者贴现,但不得购买证券等;

6.政府通过税收回收的未到期的政府票据,也可以再次投放使用;

7.政府票据到期后可循环发行,也可以停止发行,取回政府基金;

8.遇特殊情况,在政府票据未到期前,政府也可以使用政府基金赎回政府票据。

虽然产品过剩,资金过剩,已经成为当代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分配或者处理过剩资源,与资源稀缺的市场经济假定相悖:法定货币配置无法配置过剩资源,税收财政也不能强制征集过剩资源。政府票据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过剩资源与公共需求衔接的难题,但是,却产生了政府票据这种票据财政与次生货币的聚合物与目前金融、财政体制无法对应的新问题。我们认为,既然政府票据具有财政和货币双重属性,那么在法理上就应该由这两个属性的主管部门共同监管。

作为金融工具,中央银行对财政基金和财政票据应加强监管。首先,中央财政发行政府基金需要报中央银行批准,募集的资金需要在中央银行保存;中央财政发行政府票据按非融资票据监管,更需要中央银行批准,并占用货币发行额度。其次,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还要列入金融工具范围,服从中央银行的统一调度。由此,中央银行安排和调整社会资金,增加了两种新的金融工具。

作为财政工具,国家对政府票据也要加强管理。首先要特别分清政府基金政府票据发行与财政性货币发行的区别。财政性货币发行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为了弥补财政资金严重不足,应对特殊需要,以政府赤字为代价,增发货币,是典型的通货膨胀式的发行,是政府对中央银行业务的行政干预行为;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的发行是在资源过剩且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为了引导过剩资金拉动公共需求乃至整个经济,按照中央银行调控社会资金的要求,中央银行主动与政府联手进行的市场化操作。两者的主要区别通过下表反映。

3  政府票据与货币财政性货币发行的区别

 

财政性增发法定货币

政府基金政府票据 准货币

发行原因

财政赤字

产品过剩

发行目的

特殊需求 如战争

治理金融危机兼顾财政需求

货币特点

被动增发货币

主动发政府基金政府票据 

货币结果

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治理通胀 启动有效需求 价格可控

通货可测性

  事前论证

财政时效

一次性

新的长期财政工具 不需征收

   

七、发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有什么好处?

——形成了主次两套货币运行体系,具有一箭多雕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功效

以发行1000亿元政府基金和1000亿元政府票据为例:

1.有效降低了金融风险。这是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最大的功劳。因为政府票据运行后,实际上形成了两套货币运行体系,法定货币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运行,政府票据在公共产品生产领域运行。和法定货币比较,政府票据不受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危机影响,由于是政府信用,而且是有期限,所以可控性更强。也就是说,发行政府票据后,医疗、教育市场可以不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吸纳社会游资,有效解决货币超量发行和流动性不足问题。发行1000亿元政府基金,可以固定1000亿元社会游动资金,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而发行1000亿元政府票据,占1000亿元货币发行指标,用于公共服务定向发行的政府票据拉动了公共需求,及公共产品下游的产业链,从资金需求角度解决了流动性不足问题。

3.提供可靠的保值渠道,分流了投机资金。由于政府基金是封闭浮息保值,将为需要保值的保险、养老等大宗资金提供可靠的投资渠道。目前,国内外都缺少稳定可靠的资金保值产品,政府基金的发行将使社会的保值资金和投机资金实现分流,大部分保险和养老资金将可以选择购买政府基金保值,既保证了保值资金的需要,又减少了投机资金的规模。当然,普通老百姓的保值储蓄也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基金进行保值。

4.节省财政资金,增加新的税收,建立了间接税收模式。按4%-6%融资成本考虑,1000亿元政府票据替代1000亿元财政税收,可以为政府节约90%以上的财政资金。政府票据每年周转次数需要实际观察,按每年周转4次计算,可拉动4000亿元市场,并创造约1000亿元新的税收。也就是说,政府票据每年只要周转使用4次,其新创造的税收就可以把政府基金的本金收回来。而且,政府票据并没有直接加重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这是政府票据和政府税收的最大区别。实际上,政府票据是一种软性的间接税收。

5.拉动消费需求。1000亿元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支出由政府买单后,老百姓由此可以释放1000亿元的医疗、教育、养老存款,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而且这些释放的存款可以长期有效拉动消费。

6.改善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有利节能减排。医疗教育是劳动和知识密集型和低物耗、低污染产业。超常发展医疗、教育等产业,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还可以优先缓解两极分化问题,缓解许多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7.增加了中央银行和中央财政和其他政府部门进行金融经济调控的手段。

八、发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有什么风险?怎样防范?

——发行政府票据存在道德风险,必须谨慎操作

发行政府票据,人们一般有几个担心:

一是担心冲击货币,冲击金融机构。政府票据有100%的政府基金做保证金,且占据货币发行额度发行,由中央银行批准发行,不存在冲击法定货币问题。政府基金、政府票据可在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上转让,作为以政府信用担保的“金边证券”,也不会冲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二是担心推高物价。静态看,确有推高医疗教育等产业链上各类商品物价的可能。但是,政府票据首先放大了医疗和教育等产业市场规模,而医疗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由国家定价。其次是放大医疗教育上游产业的市场,更好地利用其闲置能力。

当然,政府基金、政府票据也有风险。第一个风险是政治风险,尽管政府基金、政府票据实际上就是国家信用,其风险一般非常小。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近来希腊政府赖掉70%以上的债务。第二个风险是道德风险,虽然政府基金以财政收入为担保,但是,政府基金、政府票据还是有被政府和卫生教育机构滥用的可能。

由此,发行政府基金和票据必须遵循谨慎和公开透明的原则。首先,需要防止政府滥发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政府发行政府基金和票据,必须立法,并在中央银行审批之前,设立前置审批环节,由人大等公权机构批准。

其次,政府基金,特别是政府票据的全部信息必须公开透明,随时可以查询。特别要在网络上公开信息,接受网民的监督。医疗、教育等作为现代公共产品,是按人头分配,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要在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上公开一般人可以看得懂的信息,广大网民是最好的监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

第三,发行政府基金和票据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社会物价指数,和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不能随意冒进。中央银行等有关部门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常年研究和报告经济金融发展的相关情况,并随时公布和提出调整意见。当然,政府票据应用也并不限于医疗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元,谢平,钱颖一主编.美债与欧债:拖累全球经济的孪生兄弟.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9月第1.

2〕《欧债风云》编写组编著.欧债风云.中信出版社,201012月第1.

3〕〔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ThePrinciples of Economics by N. Gregory Mankiw),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月第1.

4〕〔美〕尼尔·布鲁斯著,隋晓译.公共财政与美国经济(Public Finance and American Economy by Neil Bruce),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月第2.

5〕〔美〕伯纳德·列特尔著,林罡,刘姝颖译.货币的未来(The Future of Money: Creating New Wearth, Work and a Wiser World by Bernard Lietaer),新华出版社,20031月第1.

6〕〔美〕托马斯·H·格列柯著,周琴,刘坤译.货币的终结(The End of Money and the Future of Civilition by Thomas H. Greco. JR.),金城出版社,201010月第1.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5779992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