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工作研究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研究>>文章内容
关于提高执政理财能力的探讨
时间:2009/10/13 13:48:5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中国财政杂志社/郭代模  财政部科研所/杨舜娥、马洪范
    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财政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财政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财政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规范与有效,直接涉及执政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水平。因此,财政部门必须以思想认识的提升为前提,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指导,以科学理财观的实践为途径,以财经理论的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履行政府的各项财政职能,不断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所谓执政理财能力,就是按照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进而实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管财有法的良性循环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出和运用正确的财经理论与方法的能力;二是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与策略的能力;三是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的能力;四是建立和落实科学的财政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能力;五是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及广大民众管理政府财政事务的能力。全面具备与有效运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是实现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推进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以思想认识的提升为前提,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发展推向新的起点,这就对提高执政理财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正处在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对我国来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就是一个“黄 金发展期”。以吃穿用为主体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转向享受型生活消费,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黄金发展期”伴随着“矛盾凸显期”。这一时期,深化改革阻力加大,扩大开放风险增加,资源环境制约趋紧,利益矛盾冲突加重,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民族的总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毋庸置疑,执政理财能力建设也迫切需要加强与改善。
    二是践行“第一要务”的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我们的发展首先必须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其次,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将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第三,必须是不断改革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发展,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四,必须是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并对执政理财能力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经济联系空前紧密,来自国家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尽力争取良好的国际及周边环境,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并且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要做到以上几点,绝对离不开执政理财能力的加强与完善。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指导,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财政部门学习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吃透“五个统筹”的精神,在支持和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一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着力支持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从产业结构而言,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重点推进、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从区域结构而言,其重点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从所有制结构而言,其重点是民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
    二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就业与再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问题;要支持教育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提高在校学生的教育水平,还要特别关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中提高消费水平,既有物质条件的必要满足,又有精神消费的合理享受。
    三是在三大文明建设中要把尊重人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放到突出位置,其中包括政治上的民主、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特别是在建设亲民、廉洁、高效政府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
    四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如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救治体系,以及建立健全其他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五是恢复和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特别要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崇山峻岭的绿化、自然植物动物的保护,以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做出新的努力。
    六是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任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损害生态效益的行为,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七是财政既要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证财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相机抉择地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发挥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
    总之,财政要变被动配置为主动分配,特别在调控经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中要有大思路、大手笔,方能做出经济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以及经济、社会、自然相和谐的大文章。
    三、以科学理财观的实践为途径,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财政部门肩负着重大的职责,而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努力提高科学理财的境界与水平,则是做好财政工作、履行财政职能的必要前提。
    所谓科学的理财观,就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和依法理财,进而促进生财、聚财、用财、管财之间的良性循环。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管财有法。
    从根本上讲,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对财政理论研究人员及实践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科学的理财观,归根结底要做到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和节约理财的统一。
    科学理财,是指依靠科学的体制、制度、程序理财。这需要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和科学的财政管理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涉及经济社会法制全局的重大事项,应该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民主理财,是指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在政府理财领域的合法权益。这需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利,使财政管理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办事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保证基层群众能够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等民主权利。
    依法理财,是指依据法律制度理财。财政作为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方略在财政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这需要树立法制观念,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财政管理职能,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对领导干部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切实保障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规范与有效。
    节约理财,是指在节财基础上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厉行节约是战略问题和政治问题,是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了达到“节财”的目的,需要密切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从资源、资金具体化到人、财、物、料、工、费各方面,在做蛋糕、分蛋糕的过程中始终贯彻“节财”方针,建立节约型财政。
    四、以财经理论的创新为动力,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在财经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什么是财政、如何行使财政职能等基本问题给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答案,有力地推进了我国财经实践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在改革开放与经济转轨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财经实践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财经理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现象,财经理论创新面临着艰巨任务。
    财经理论创新的目的是指导财政实践工作,因此需要从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两个角度创新财政理论,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中国式公共财政理论体系框架。我国是一个转轨国家,是一个二元结构经济体,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这是建立中国式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立足点。公共财政理论的提出与完善,必须考虑政治与经济的需要,必须兼顾城市与乡村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前与长远的需要。具体地讲,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要求,逐步转换财政职能,合理确定财政分配的先后顺序,为所有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福利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
    二是建立中国财政宏观调控体系。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从实践角度讲,宏观调控的地位与作用一直都很重要。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迹象,中央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有保有控”的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改善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财政部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部门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调控体系,首先是做出科学、民主决策,其次是及时、有效实施,再次是分析反馈信息、改进调控方式方法,最终是努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财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行的前提条件。2004年掀起的“审计风暴”表明,我国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是财政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有些部门、地方发展诉求过于强烈,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惜违规拍卖土地、向海内外大量借债来发展经济社会事业,扩大或积累了相当大的财政风险。而对于这些投融资活动的监督管理,我们做得很不够。这需要尽快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构、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强化控制程序、惩治腐败行为,努力消除财政隐患及风险,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与高效运行。
    四是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财政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政部门需要综合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多种政策工具,在与相关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中,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特点,以服务于公共财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是创新理财方法。用先进的理财方法管理财政资金,重视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努力做到科学、精确。比如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预测问题,开展政府现金管理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从根本上增收减支,做好财政工作。
    当然,要将财经理论的创新变为现实,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各级各部门领导应该重视财政管理工作,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预算管理职能,对于财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克服掉,最好能够将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到理论高度;其次,应该发挥财政理论研究人员的整体合力,组织专门的研究力量有针对性的在某几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此外,还应加强财经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联系,将理论成果尽可能地应用于实践活动。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财政肩负着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的重大责任,也是公共风险的最后承担者。从中国历史上看,财政的不可持续是封建王朝不断更替的一个基本原因。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制度的完善、财政政策的实施等都是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之一,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同时,还要实施中华民族的赶超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极强的现实性,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把理财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旗帜下。首先,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财政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不能做到可持续,必然会加大财政支出,使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其次,实现财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财政风险。在实践中,需要把坚持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使之既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把正确理财决策放在科学理财观的首位。科学理财观决定着科学的理财决策,以可持续为目标的理财观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财力水平的评判,应区别不同地点、不同层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在运用财力时,要坚持预算内与预算外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内地与沿海相结合、东部与西部相结合、城市与乡村相结合,做好统筹兼顾,争取实现最佳效益。
    三是把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作为执政理财的“第一资源”来开发。要选拔任用有才能、有谋略的理财者。“善理财者,散而不使之竭,聚而不使之溢,多而不见其赢,少而不见其绌”,所以培养选拔人才是根本。有了人才,还要能留住人才、会用人才。只有这样,才会无往而不胜。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5722583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