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昭 刘映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内容提要: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提升经济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利用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全面研究了财政支出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一般行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无显著影响,增加社会治安支出、教育支出、创新互联支出和其他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民生服务支出与城乡协调支出规模的扩大则不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且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第二,财政支出对经济质量的影响呈现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不同经济阶段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要以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为依据,来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加快转变调控思路,即在支出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支出结构调整的优势。
关键词:财政支出 经济发展质量 空间杜宾模型 异质性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中国经济再一次指明基本方向。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点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下行通道,我国也难免受到影响。随后几年间,我国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为质量效益型。
我国在2007年实行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以便准确反映和科学分析支出活动的性质、结构、规模以及效益。除经济政策的影响外,政府公共支出的总量和结构都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但是,无论总量如何、无论支出过程多么符合效率,如果结构配置不合理,财政支出效率就会很低(李永友,2010)[1]。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效应”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石奇、孔群喜,2012) [2]。在2007年之前,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在支出上造就了地方政府“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严重扭曲(傅勇、张晏,2007) [3]。因此,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以及居民消费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探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武晓利、晁江锋,2014)[4]。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经济发展从“惟GDP论”向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了更突出的公共服务性质。但是,“新结构”下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呢?
本文试图探讨2007—2016年我国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来回答上述问题。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贡献与差异。第一,本文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各省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进行测算。第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出进行重新分类与概括,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出构成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本文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了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异质性影响。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文献回顾
从支出构成角度,大多数学者把政府支出分解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和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1)生产性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增长,非生产性公共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Aschauer(1989)[5]通过经验分析表明,公共资本存量与生产率增长呈正相关,而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则无明显影响。Barro(1991)[6]进一步指出,政府消费不仅扭曲经济,而且没有为经济增长和投资提供抵消性的激励。(2)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固定关系。Chen(2006)[7]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在高生产性支出、低消费性支出的财政支出结构下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生产性公共支出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因地而异,并不总能促进经济增长(严成樑、龚六堂,2009)[8]。(3)生产性公共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非生产性公共支出可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公共投资会挤出私人投资,而用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率的政府消费性支出则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条件。Ghosh和Gregoriou(2008)[9]的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资本性公共支出呈负相关,与经常性公共消费呈正相关。显然,学者们对财政支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始终没有较统一的结论。
近年来,经济发展被不断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学者们的研究趋势也渐渐从经济总量分析转向经济质量剖析。一些学者是在厘清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度的测度体系,并对经济质量指标的测算结果进行严格分析;一些学者则以所测算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为被解释变量,据此来研究某些变量与经济质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保险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而一些学者则构建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分类型、分阶段对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然而,简单地将政府支出划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并不能体现财政支出的有机构成,也难以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别公共支出的经济效益。迄今为止,也鲜有学者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角度来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政府规模会不断扩大,增加一般行政支出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但随着我国政府规模不断趋于稳定,扩大一般行政支出规模并不会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在理性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偏向性经济政策未得到有效改善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不会因城乡协调资金规模的扩大而缩小,因此城乡协调支出的扩张有可能会扭曲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消极影响作用。公共支出类别中的其他支出包括财政预算预备费、援助费以及临时性支出等,由于其他支出资金使用的特殊性,政府官员有可能通过虚报其他支出资金的数额来获得灰色收入,当这些行为普遍存在且监管力度较弱时,则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1:一般行政支出规模的扩张不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
H2:扩大部分财政支出的规模,对经济发展质量有负向作用。
H2a:在现有分权模式下,城乡协调支出的增加会显著抑制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H2b:增加其他支出,不利于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
我国经济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法治、安全和环境等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增加社会治安支出会带来正向的经济质量发展效应。民生服务支出的需求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不断增加,增加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促进经济质量的提升。长期以来我国都把教育放在首要战略政策地位,为深入考察教育支出的效率,本文将单独研究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杨娟等(2015)[10]的研究表明,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能有效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缓解代际收入不平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和促进收入公平等途径提升经济质量。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互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加大对创新互联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3:增加部分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正向作用。
H3a:增加社会治安支出,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H3b:增加民生服务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H3c: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H3d:增加创新互联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我们在研究中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指标测度体系,以测算所得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自然对数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质量应该进一步涵盖更丰富的特性,借鉴钞小静和任保平(2011)[11]的做法,本文所构建的经济发展质量体系涵盖了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五个维度。经济效率是指社会利用既有资源进行生产活动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反映了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经济结构反映的是经济系统中要素的分布和配置关系;经济稳定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可以从经济的波动程度来进行反面度量;经济持续性是贯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的,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技术创新是衡量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环境改善和污染治理有助于提升经济质量(陈诗一、陈登科,2018) [12]。相应的指标测度体系如表1所示。
基础指标的原始数据存在多种属性和量纲量级,为避免分析结果过度偏重于对量纲较大的指标,必须要对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对逆向指标的正向处理如下:
表1 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体系
经济增长质量 |
方面指标 |
分项指标 |
基础指标 |
单位 |
指标属性 |
经济效率 |
要素生产率 |
资本生产率 |
% |
正 | |
劳动生产率 |
% |
正 | |||
能源利用率 |
单位产出能耗 |
吨标准碳/万元 |
逆 | ||
经济结构 |
产业结构 |
第三产业增加值/总产业产值 |
% |
正 | |
需求结构 |
投资率 |
% |
适度 | ||
消费率 |
% |
适度 | |||
城乡二元结构 |
城乡消费比 |
% |
逆 | ||
空间结构 |
城镇化率 |
% |
正 | ||
经济稳定性 |
价格波动 |
价格指数 |
% |
逆 | |
就业波动 |
失业率 |
% |
逆 | ||
贸易波动 |
出口依存度 |
% |
逆 | ||
经济持续性 |
技术创新 |
R&D投入强度 |
% |
正 | |
专利授权数 |
项 |
正 | |||
生态 |
环境指标 |
森林覆盖率 |
% |
—— | |
环境治理支出占GDP比重 |
% |
正 |
(2)解释变量
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为各类公共支出总额的自然对数。考虑到比重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内涵是有限的,本文以各财政支出构成的规模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来衡量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参考贾敬全和殷李松(2015)[15]的分类方法,按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不同,将财政支出划分为七大类,即:一般行政,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治安,包括国防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民生服务,由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构成;城乡协调,包含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其他。
(3)控制变量
经济发展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本文控制了如下变量:经济开放度,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政府干预程度,以财政总支出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率度量;固定资产投资,以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度量。
2.数据说明
本文采集了中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相关财政支出和经济变量数据,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为了避免短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在回归中,我们使用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三年移动平均值。相关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称 |
观测值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
300 |
-0.847 |
0.278 |
-1.719 |
-0.291 |
一般行政 |
300 |
5.635 |
0.668 |
3.648 |
7.045 |
社会治安 |
300 |
5.031 |
0.710 |
2.710 |
6.983 |
民生服务 |
300 |
6.305 |
0.727 |
3.784 |
7.823 |
教育 |
300 |
6.062 |
0.764 |
3.551 |
7.749 |
城乡协调 |
300 |
6.220 |
0.770 |
3.573 |
7.842 |
创新互联 |
300 |
5.292 |
0.914 |
2.476 |
7.845 |
其他 |
300 |
3.996 |
0.968 |
1.256 |
6.879 |
固定资产投资 |
300 |
0.330 |
0.188 |
0.085 |
1.259 |
经济开发度 |
300 |
0.306 |
0.366 |
0.033 |
1.67 |
城镇化水平 |
300 |
0.535 |
0.136 |
0.282 |
0.896 |
政府干预程度 |
300 |
0.225 |
0.0964 |
0.0874 |
0.627 |
经济发展水平 |
300 |
1.091 |
0.541 |
0.337 |
3.237 |
注:表中描述性统计结果均由原始数据的自然对数进行计算。
(二)回归模型
假定政府支出可以通过要素配置和社会分工等影响经济发展质量,根据萨缪尔森所建立的包含公共物品的增长模型以及巴罗的公共投资模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包含公共支出和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1)式中,下标i对应i省,t代表年份,
Anselin(1988)[16]根据空间效应的不同表现方式,把空间计量模型分为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空间杜宾模型同时考虑了空间滞后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共同作用,是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估计面板数据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的一般构造式如下:
(2)式中,
结合(1)式和(2)式,得到本文的空间杜宾回归模型:
其中,
四、回归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回归结果分析
1.空间自相关检验
空间自相关是指在同一个分布区域内,观测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性。任何东西与别的东西之间都是相关的,但近处的东西比远处的东西相关性更强(Tobler,1970)[16]。检验空间自相关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莫兰检验(Moran’s I),Moran’s I指数的取值范围是[-1,1],反映了变量与空间滞后项之间的相关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Moran’s I指数均在5%的水平内显著,说明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2.空间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
利用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检验空间效应,可令回归结果的分析更简化且合理。直接效应表示本地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影响,间接效应表示本地区解释变量对其他地区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影响,总效应表示本地区解释变量对所有样本地区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影响,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和为总效应。表3报告了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
表3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一般行政 |
-0.107* (-1.85) |
0.524 (1.45) |
0.417 (1.07) |
社会治安 |
0.220*** (2.82) |
1.415*** (2.61) |
1.635*** (2.78) |
民生服务 |
-0.136** (-1.99) |
-1.340*** (-3.08) |
-1.476*** (-3.10) |
教育 |
0.140** (2.41) |
1.308*** (4.01) |
1.448*** (4.23) |
城乡协调 |
-0.0821 (-1.40) |
-1.012** (-2.18) |
-1.094** (-2.17) |
创新互联 |
0.0815*** (3.09) |
0.427*** (3.67) |
0.508*** (4.16) |
其他 |
0.0688*** (4.97) |
0.454*** (3.57) |
0.522*** (3.82) |
控制变量 |
Yes | ||
N |
300 | ||
R2 |
0.877 | ||
Log-L |
385.57 |
注:括号内为估计参数的t统计量;其中,***、**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以下各表同。
一般行政支出的直接效应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间接效应系数和总效应系数均为正值但不显著,表明增加一般行政支出不利于本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较大,所以一般行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社会治安支出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且这两种作用是同向的,即加强社会安全的建设力度,不仅会对本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会对其他区域产生空间发展溢出增长效应。
民生服务支出对本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对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负的外部影响,扩大民生服务支出的规模总体上对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有负向影响。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不符,可能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民生服务支出的分配与管理存在一定漏洞,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可能会使公共领域的民生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有显著为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且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更强,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有重要贡献。财政性教育支出主要投资于公共教育领域,扩大教育投入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优化,因此持续扩大政府教育投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
城乡协调支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可能的原因在于,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政绩考核制度有力刺激了地方政府把公共资源向城市倾斜,甚至导致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资金被转移到效益明显、周期短的经济项目上。
创新互联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且对其他区域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随着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的空间关联性也变得更加紧密,政府加大创新互联支出的规模不仅有利于改善本地区的经济条件与环境,亦有利于周边地区资源要素的流入。
其他支出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总效应是正向显著的。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不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官员的寻租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其他支出资金在处理社会事务上的应用是有效率的。
综上所述,增加一般行政支出不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即假说1得到验证;增加其他支出可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但增加城乡协调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假说2a得到论证,而假说2b未得到验证;增加社会治安支出、教育支出和创新互联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增加民生服务支出不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即假说3a、3c和3d均得到验证,但假说3b未得到论证。
(二)稳健性检验
通过考虑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和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本文对前文的回归结果做了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
1.财政分权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的分权模式都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财政分权会对地方政府产生政治激励,从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动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识别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我们在稳健性检验中还控制了财政分权,本文以各省财政收入与全国财政收入的比值这一指标来衡量财政分权程度。由表4可知,财政分权并不影响回归结果,即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2.考虑不同空间权重矩阵的稳健性检验
前文的研究是基于地区经济和地理空间关联性的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为消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我们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检验结果如表4中模型(2)的回归结果所示。尽管估计系数的大小有轻微变动,但各解释变量总效应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可靠的。
表4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变量 |
财政分权 |
距离空间权重 | ||||
(1) |
(2) |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
一般行政 |
-0.105* (-1.82) |
0.448 (1.37) |
0.343 (0.96) |
-0.0659 (-1.19) |
0.311 (0.56) |
0.246 (0.43) |
社会治安 |
0.200*** (2.71) |
1.145** (2.55) |
1.345*** (2.76) |
0.0285 (0.43) |
1.535* (1.87) |
1.564* (1.85) |
民生服务 |
-0.129* (-1.94) |
-1.116*** (-2.72) |
-1.244*** (-2.79) |
-0.0548 (-0.97) |
-2.266*** (-3.23) |
-2.320*** (-3.19) |
教育 |
0.141** (2.46) |
1.305*** (4.54) |
1.447*** (4.79) |
0.158*** (2.85) |
1.415*** (2.87) |
1.573*** (3.09) |
城乡协调 |
-0.0838 (-1.48) |
-1.039** (-2.48) |
-1.122** (-2.46) |
-0.0759 (-1.44) |
-0.309 (-0.38) |
-0.385 (-0.46) |
创新互联 |
0.0831*** (3.14) |
0.429*** (4.14) |
0.512*** (4.65) |
0.0410 (1.48) |
0.505*** (3.25) |
0.546*** (3.46) |
其他 |
0.0633*** (4.97) |
0.381*** (3.67) |
0.444*** (3.98) |
0.0348*** (2.78) |
0.276 (1.53) |
0.311* (1.66) |
财政分权 |
-0.744** (-2.00) |
-1.642* (-1.86) |
-2.386* (-1.94) |
| ||
控制变量 |
Yes |
Yes | ||||
N |
300 |
300 | ||||
R2 |
0.893 |
0.905 | ||||
Log-L |
387.46 |
330.25 |
五、异质性分析
为考察财政支出结构作用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异质性表现,本文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探讨财政支出结构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
(一)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空间异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原则,我们将本文的全样本数据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样本组来研究地区异质性。表5显示,无论是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还是总效应,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异质性。
表5 空间异质性回归结果
变量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
(1) |
(2) |
(3) |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
一般 行政 |
0.254 (1.47) |
1.027** (2.00) |
1.282** (2.09) |
0.0400 (0.37) |
-0.395 (-1.11) |
-0.355 (-0.81) |
-0.175** (-2.56) |
0.857*** (4.32) |
0.681*** (2.89) |
社会 治安 |
0.375 (1.42) |
0.596 (0.74) |
0.971 (0.98) |
0.723*** (4.01) |
1.277** (2.01) |
2.000*** (2.65) |
0.229** (2.48) |
1.189*** (3.11) |
1.418*** (3.21) |
民生 服务 |
-0.171 (-1.04) |
-0.537 (-1.01) |
-0.708 (-1.10) |
-0.425*** (-3.03) |
-0.512 (-1.30) |
-0.937* (-1.92) |
-0.239*** (-2.94) |
-0.168 (-0.64) |
-0.408 (-1.32) |
教育 |
0.146 (0.91) |
0.525 (1.12) |
0.672 (1.22) |
0.318*** (2.60) |
1.195*** (3.79) |
1.513*** (4.59) |
0.211*** (2.86) |
0.967*** (3.91) |
1.177*** (4.18) |
城乡 协调 |
-0.167 (-1.25) |
-1.021** (-2.28) |
-1.188** (-2.13) |
-0.452*** (-3.20) |
-0.944* (-1.70) |
-1.396** (-2.07) |
-0.234*** (-2.82) |
-0.592** (-1.99) |
-0.827** (-2.40) |
创新 互联 |
0.150*** (2.78) |
0.439*** (3.02) |
0.590*** (3.63) |
0.164*** (3.18) |
0.173 (1.59) |
0.337*** (2.95) |
0.0803* (1.88) |
0.161** (2.28) |
0.241*** (3.00) |
其他 |
0.0733** (2.09) |
0.334** (2.06) |
0.407** (2.12) |
0.110*** (3.40) |
0.417*** (3.12) |
0.527*** (3.29) |
0.0143 (0.81) |
0.0737 (1.13) |
0.0880 (1.17) |
控制 变量 |
Yes |
Yes |
Yes | ||||||
N |
110 |
80 |
110 | ||||||
R2 |
0.905 |
0.961 |
0.954 | ||||||
Log-L |
124.45 |
137.41 |
169.86 |
(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时间异质性
2007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点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亦造成了较大的冲击;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此后,我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2012年起,全球经济迈入“新常态”,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对我国外需产生较大冲击。为考察不同经济阶段下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异质性影响,我们将样本划分为2007—2009年、2010—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子样本进行回归。由表6知,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的异质性影响。
表6 时间异质性回归结果
变量 |
2007—2009年 |
2010—2012年 |
2013—2016年 | ||||||
(1) |
(2) |
(3) |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直接效应 |
间接效应 |
总效应 | |
一般 行政 |
0.0506 (0.41) |
0.567** (2.46) |
0.617** (2.54) |
0.200 (1.57) |
0.727* (1.70) |
0.927* (1.85) |
-0.104* (-1.83) |
0.407* (1.83) |
0.303 (1.20) |
社会 治安 |
0.335** (2.27) |
-0.805** (-2.11) |
-0.470 (-1.14) |
-0.130 (-0.82) |
0.0671 (0.14) |
-0.0627 (-0.12) |
0.0734 (0.82) |
0.390 (1.28) |
0.463 (1.39) |
民生 服务 |
-0.0891 (-0.82) |
0.156 (0.56) |
0.0665 (0.24) |
0.0587 (0.52) |
0.180 (0.51) |
0.238 (0.61) |
-0.0629 (-0.90) |
-0.595** (-2.42) |
-0.658** (-2.51) |
教育 |
-0.243 (-1.61) |
1.030*** (2.70) |
0.787** (2.35) |
0.0128 (0.14) |
-0.129 (-0.55) |
-0.116 (-0.44) |
-0.0293 (-0.40) |
-0.748*** (-3.14) |
-0.777*** (-3.02) |
城乡 协调 |
0.0138 (0.17) |
-0.331** (-2.23) |
-0.317** (-2.42) |
0.195** (2.18) |
0.300 (0.91) |
0.495 (1.36) |
-0.0342 (-0.75) |
-0.218 (-1.19) |
-0.252 (-1.24) |
创新 互联 |
0.0370 (0.97) |
0.188*** (3.27) |
0.225*** (4.35) |
0.0699* (1.65) |
-0.0237 (-0.28) |
0.0463 (0.54) |
-0.00184 (-0.07) |
-0.112 (-0.95) |
-0.114 (-0.88) |
其他 |
-0.0474 (-1.57) |
-0.178*** (-2.68) |
-0.225*** (-3.14) |
0.0479** (1.97) |
0.0973 (1.34) |
0.145* (1.73) |
-0.00819 (-0.82) |
-0.0180 (-0.35) |
-0.0262 (-0.44) |
控制 变量 |
Yes |
Yes |
Yes | ||||||
N |
90 |
90 |
120 | ||||||
R2 |
0.901 |
0.965 |
0.968 | ||||||
Log-L |
168.66 |
192.34 |
227.06 |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深入探讨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化财政体系。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财政支出类型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增加一般行政支出不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扩大社会治安支出、教育支出、创新互联支出和其他支出的规模有利于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而民生服务支出与城乡协调支出的增加会显著抑制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我们还进一步对回归结果做了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
2.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区域间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即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会随时空条件的改变而产生差异。
(二)政策建议
加快建设现代化财政制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要求建立更科学、更规范和更高效的财政支出体系,进一步实现财力协调与区域均衡。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如下重要的政策含义:
1.财政支出政策的改革应更注重结构调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仍然呈现刚性扩张,要强调提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支出应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完善经济体系的微观部分,对加快重点经济发展项目建立、优化市场经济体制和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有重要意义。
2.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匹配。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将常住人口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控制在合理区间,把各项财政支出都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3.各项财政支出要紧盯长期经济发展目标,而非片面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我国财政体制现代化的建设要提上日程,制定中长期财政体制的改革目标,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锦标赛”竞争,只会衍生出诸多债务和低效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永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及其效率[J].经济学(季刊),2010,9(1):307-332.
〔2〕石奇,孔群喜.动态效率、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结构效应[J].经济研究, 2012(1):92-104.
〔3〕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4-12.
〔4〕武晓利,晁江锋.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态效应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4(5):39-47.
〔5〕Aschauer,D.A.1989.“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3(2) : 177–200.
〔6〕Barro,R.J.1991,“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6(2) : 407-443.
〔7〕Chen,B.L.2005,“Economic Growth with An Optimal Public Spending Composition” Oxford Economic Papers 58(1) : 123-136.
〔8〕严成樑,龚六堂.财政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9(6):4-15.
〔9〕Ghosh,S.,Gregoriou,A.2008,“The 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Growth: Is Current or Capital Spending Better?” Oxford Economic Papers 60(3) : 484-516.
〔10〕杨娟,赖德胜,邱牧远.如何通过教育缓解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15,50(09):86-99.
〔11〕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12〕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2):20-34.
〔13〕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浙江统计,2003(4):24-25.
〔14〕项俊波.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测度与分析[J].管理世界, 2008(9):1-11.
〔15〕贾敬全,殷李松.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15,41(09):18-28.
〔16〕Anselin,L.1987,“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Economic Geography 65(2) : 160-162.
〔17〕Tobler,W.R.1970,“A Computer Movie Simulating Urban Growth in the Detroit Region”Economic Geography 46(2):2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