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近年来,辽宁经济出现筑底回升态势,但由于体制机制、自然环境等主客观因素,辽宁企业运行成本仍然较高,企业补偿生产耗费的能力不足。降成本成为减轻企业压力、增进经济活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措施。为此,辽宁大力落实中央部署,陆继实施一系列降成本举措。本文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客观分析辽宁地区企业成本现状,查找降低企业成本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降成本”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降成本 实体经济 调查问卷 税费负担 营商环境
全面掌握辽宁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负担及企业诉求是了解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成效及进一步降成本空间的基础和前提。为此,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基于2017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线上调查问卷,组织协调辽宁省地级市进行调查,获得了400余家企业的“降成本”数据。本文将基于这些样本数据对辽宁企业成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问卷情况说明
1.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调查问卷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提及的六项成本为重点,设计了十个板块23大问题。问卷调查数据时间度为2014-2016年,以保持数据调查的连续性,反映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问卷设计主要目标是能够反映几方面情况:一是企业经营和成本的总体概况;二是反映企业成本构成;三是反映企业隐性成本;四是反映政策落实情况;五是反映成本发展趋势。
2.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除抚顺市外,13个市52个县(市、区)的422家企业填报了问卷。回收有效样本问卷可以划分为地区[1]、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及行业类型四类。从所属地区来看,样本企业中沈阳经济区企业最多,有262家,占比62.1%;其次是沿海经济带115家,占比27.3%;辽西北地区45家,占比10.6%。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样本企业中民营企业最多,有252家,占比59.7%;其次是国有企业129家,占比30.6%;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是9家(2.1%)和32家(7.6家)。从企业规模来看(按2016年营业收入数据),样本中中型企业最多,为138家,占比32.7%;其次是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有119家和117家,占比为28.2%和27.7%;微型企业最少,有48家,占比11.4%(见图1)。
所有制性质 企业规模 地区分布 企业规模
图1 样本区域分布结构(单位:家)
辽宁是制造业大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是否得到有效缓解?制造业企业成本负担降低情况如何?是问卷调查中的重点。从行业类型来看也的确如此,本次回收的样本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有214家,占比50.7%;批发零售业39家,占比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家,占比5.9%;采矿业20家,占比4.7%;其他行业共124家,占比29.5%。在本次回收的制造业214家样本中,通用和专业设备制造业最多,占比28.4%;其次为医药制造业(9.6%)、金属制品业(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3%)等。
(二)辽宁企业成本概况
1.企业营商环境分析
制度性交易成本与营商环境直接相关,且难以量化。问卷通过企业对各侧面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来反映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情况。问卷结果显示:辽宁营商环境向好,但结构差异明显。51.6%的样本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43.4%的企业认为一般,仅5%企业认为“较差和极差”(见表1)。与全国相比,辽宁营商环境满意度略高于全国50.7%的水平,与以往外界对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主观认识存在一定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两年来辽宁下足力气简政放权,实施放管服改革,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好的推动。据《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显示,2014年辽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分是5.66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
表1 营商环境调查情况表
指标 |
比例 | |
总体评价结果 |
满意 |
51.6 |
一般 |
43.4 | |
较差和极差 |
5 | |
按地区划分 满意程度 |
沈阳经济区 |
62.6 |
沿海经济带 |
57.8 | |
辽西北地区 |
49.6 | |
按企业规模划分 满意程度 |
大型 |
22.7 |
中型 |
17.4 | |
小型 |
23.1 | |
微型 |
12.7 |
2.企业经营及成本情况分析
(1)企业经营依然困难。从企业经营及效益情况看,2014年至2016年,全省样本企业中约有54%企业是盈利的,约有46%企业是亏损的。从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来看,2014年至2016年一直呈现负增长状况,2015年两指标快速下滑,尤其是利润总额增速呈现断崖式下滑,降速达到-69.44%,2016年来看企业仍未见好转,呈现下滑趋势,企业经营仍然较为困难。
(2)企业整体成本略有下降,费用成本有所上升。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占比指标看,2014年-2016年分别为82.3元、82.6元、78.5元,表明整体上样本企业成本略有下降,但与全国同期的76.76元、76.42元和76.33元相比,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数据计算显示,辽宁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8%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财务风险较高(见表2)。
表2 2014年-2016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费用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 营业成本额 |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 销售费用额 |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 财务费用额 |
2014 |
82.3 |
1.4 |
0.8 |
2015 |
82.6 |
1.6 |
1.2 |
2016 |
78.5 |
1.5 |
1.2 |
3.用能、用工、物流成本情况
(1)用能成本有所上升,幅度较小。随着近年来国家发改委持续降低工业企业用电价格和推进大户直供电改革,辽宁实体企业用电成本虽总体有一定上升,但增幅较小,在电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企业用电总成本保持一定幅度上升反映了经济效益的好转。从全省样本数据来看,2015年全省企业用电成本较2014年仅仅增长了3.1%。
(2)用工成本依然刚性增长且问题突出。从全省数据来看,2016年实体经济用工成本增长了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企业五险一金成本持续上升,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上涨了2.4%和4.3%。
(3)物流成本先降后升,全省企业物流成本虽然在2015年实现了8.1%的下降,但2016年又上涨了1.4%。2016年物流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增速为6.5%。人工成本上涨是物流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34.1%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上涨推动了物流成本的提升。
4.企业融资成本情况
从企业问卷主观反馈融资情况来看,39.1%企业认为无融资困难;20.1%的企业认为存在融资贵问题;13.0%的企业认为存在融资难问题;15.6%的企业认为存在融资难且贵两难问题。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中认为无融资困难的比例最高,达到38.8%,民营企业中认为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例最高,达到53.6%。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型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突出,融资难、融资贵企业分别占各自类别企业总数的56.5%和52.3%。
5.企业税费情况的统计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税费的总体感受为:税费负担较重。从调查企业来看,认为负担“较重”和“非常重”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9.6%和10.9%,共50.5%。37.9%企业认为税收负担“合理”。从企业所有制来看,认为税费负担较重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所有填报问卷的民营企业中,认为税费负担重的企业占比达到54.4%。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认为税费负担较重的企业占比较高,分别占大型和中型企业的56.3%和54.3%(见表3)。
表3 2014年-2016年企业税费总体感受情况
单位:%
企业类型 |
重在收费 |
税费均重 |
重在税收 | |
所属区域 |
沿海经济带 |
5.7 |
24.8 |
22.1 |
沈阳经济区 |
7.8 |
24.3 |
15.6 | |
辽西北地区 |
4.4 |
22.2 |
11.1 | |
经济类型 |
国有企业 |
3.9 |
21.7 |
16.3 |
集体企业 |
11.1 |
33.3 |
0 | |
民营企业 |
7.5 |
24.2 |
22.6 | |
外资企业 |
6.3 |
34.4 |
15.6 | |
企业规模 |
大型企业 |
2.5 |
26.9 |
26.9 |
微型企业 |
4.2 |
18.8 |
10.4 | |
小型企业 |
11.1 |
22.2 |
13.7 | |
中型企业 |
6.5 |
26.1 |
21.7 |
(一)辽宁降低企业成本的主要政策措施
1.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2016年11月,辽宁省政府制定出台了《辽宁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方案》(辽政发〔2016〕71号),从制约企业发展的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六大方面着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助推实体经济降成本。2016年12月,辽宁省政府又制定出台了《辽宁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实施方案(2016-2018年)》(辽政办发〔2016〕151号)。该方案提出到2018年,物流业降本增效取得成效,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主要举措
(1)降低税费成本。以2017年为例,一是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将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三是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辽宁省省级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已从原来的32项调减至目前的20项,减少12项。据初步统计,2017年辽宁全省共减轻相关企业及纳税人税费负担1323.7亿元,其中,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相关企业和纳税人税收负担1281亿元,取消调整收费政策38项,减轻社会负担42.7亿元。
(2)降低融资成本。2017年全省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1笔,累计发行金额达到了441亿元。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等产品,开展直接融资业务,累计为159户企业办理直接融资业务1392.32亿元,为企业节省财务费用57.25亿元。
(3)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改善营商环境,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并成立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部署了针对营商环境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保护法规。同时,以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省工商系统通过注册登记便利化、“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企业简易注销程序等系列改革举措,大大减少了行政审批,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4)降低人工成本。自2017年5月1日起,全省失业保险单位缴费率由1.5%(事业单位等)、1%(企业)两档整体下降为0.5%一档。截至2017年12月末,可以为全省参保企业减负7亿元。
(5)降低用能用地成本。合理调整电价结构,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调整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标准,降低大工业、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为推动跨省电力直接交易,建立了跨省直供电交易电价形成机制,按2017年跨省直接交易电量80亿千瓦时计算,可以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5亿元。
(6)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省内物流企业开展甩挂运输业务,提升运输服务效率,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同时,开展铁路运输费用清理规范,取消了钢轨探伤费、道岔租用费等收费项目,2017年全年预计减少专用线运营代维修收费743万元。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成效分析
1.企业评价
对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成效, 25.8%的企业认为成效非常好,34.6%的企业认为成效好, 36.4%的企业认为成效一般, 3.2%的企业认为成效较差。可见,认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成效非常好和好的企业占到了 60.4%,表明大多数企业认可对于降低税费负担的举措减税降费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成效,认为非常好(27.2%)和好(28.7%)的企业占到了 55.9%,只有5.9%的企业认为成效差,说明多数企业对于降低融资成本的举措表示认可。
对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成效,认为非常好(27.4%)和好(32.4%)的企业占到了 59.8%,只有 1.7%的企业认为成效差,说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举措获得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可。
对于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成效,认为非常好(23.7%)和好(27.9%)的企业占到了 51.6%,只有 5%的企业认为成效差,说明超过半数的企业对于降低人工成本的举措表示认可。
对于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的成效,认为非常好(26.2%)和好(28.3%)的企业占到了 54.5%,只有 3.7%的企业认为成效差,说明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的举措获得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可。
对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认为非常好(26.9%)和好(33.5%)的企业占到了 60.4%,只有 6%的企业认为成效差,说明超过半数的企业国家降低物流成本的举措表示认可。
2.总体情况
综合以上六大降成本举措取得成效来看,约有60%的企业对国发[2016]48号文所出台措施表示认可,认为效果一般的约占三成左右,只有极少数企业认为成效较差。由此可见,48号文在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良好,企业的获得感较强,降成本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见表4)。
表4 企业对六大降成本措施成效的总体评价
政策措施 |
企业选择 |
计数(家) |
比重(%) |
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
非常好 |
73 |
25.8 |
好 |
98 |
34.6 | |
一般 |
103 |
36.4 | |
较差 |
9 |
3.2 | |
总计 |
283 |
100.0 | |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非常好 |
55 |
27.2 |
好 |
58 |
28.7 | |
一般 |
77 |
38.1 | |
较差 |
12 |
5.9 | |
总计 |
202 |
100.0 | |
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
非常好 |
49 |
27.4 |
好 |
58 |
32.4 | |
一般 |
69 |
38.5 | |
较差 |
3 |
1.7 | |
总计 |
179 |
100.0 | |
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
非常好 |
52 |
23.7 |
好 |
61 |
27.9 | |
一般 |
95 |
43.4 | |
较差 |
11 |
5.0 | |
总计 |
219 |
100.0 | |
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 |
非常好 |
49 |
26.2 |
好 |
53 |
28.3 | |
一般 |
78 |
41.7 | |
较差 |
7 |
3.7 | |
总计 |
187 |
100.0 | |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
非常好 |
45 |
26.9 |
好 |
56 |
33.5 | |
一般 |
56 |
33.5 | |
较差 |
10 |
6.0 | |
总计 |
167 |
100.0 |
总体来看,辽宁多数企业仍存在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税费负担均重等问题。从区域来看,问题更多集中于辽西北地区;分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成本负担相对较高;分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型企业问题相对较重。同时,辽宁营商环境处于基本合格的情况,企业对行政管理、法治建设、生产基础、市场环境等的评价多处于“一般”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从降成本成效的问卷调查企业感受来看,六大降成本措施基本得到企业认可,但税费负担和人工成本两方面仍是企业诉求进一步降低的焦点。
(一)经济下行期企业税收负担加重,政府涉企收费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压缩
1.增值税在短期内降低空间有限
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大。当企业经营情况好的时候,企业对增值税的敏感程度低,增值税压力较小,但是企业在经营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感受到的增值税压力便日益增大。由于法定的税收征缴具有非常强的刚性,这部分税收成本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对于辽宁传统的装备制造业而言,企业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难以在现行制度下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当前又缺乏资金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因此难以享受到税制改革带来的好处。而且,在产品成本增加,价格低迷,销售难度加大的背景下,税法很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增值税成为企业刚性支出。
与此同时,部分新兴产业也受到了我国统一实施的“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由于研发力度大,技术含量高,人力成本总体上较高,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但这一部分成本可能存在不符合增值税抵扣要求的情况,进而导致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企业感受到的压力格外较大,阻碍了辽宁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
2.涉土税收与其他地区相比标准偏高
除了增值税,辽宁房产和土地使用税的标准也偏高。比如三一重装每年缴纳的房产及土地使用税金1400万元(沈阳的土地使用税缴纳标准10.5元/平方米),此一项比长沙多交350万元(长沙市产业园的土地使用税缴纳标准5元/平方米),比珠海多交690万元。再如,辽阳市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标准为12元/平,有的企业仅这一项每年就要500万元,感觉负担很重。相对而言,大连市土地使用税标准较低,仅为4.5元/平,可见,省内各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市税费仍有下降空间。
3.政府涉企收费仍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
不同级次政府收费项目和收费金额并不相同,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收费政策包括防洪费、河道费等,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压缩,其余大部分是国家法规层面规定的,如残疾人基金、工会经费等,压缩空间很小,还有一部分是企业面临的各类行业协会收取的各种杂费,这些费用名目繁多,部分制度甚至沿用了几十年(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台的一些文件),对企业经营存在明显负面影响,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彻底清理。
除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辽宁政府定价的部分经营服务性收费也存在相对较高的情况,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没有获取辽宁省一级政府的相关收费标准信息,此处以大连为例与江苏、安徽的收费标准加以比较。据《大连产权交易所产权交易服务收费办法》[2],该地区产权交易手续费标准分为6档,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见表5)。
表5 大连市产权交易手续费收费标准
交易金额(万元) |
费率(%) |
备注 |
500(含)以下 |
0.5 |
最低收取3000元 |
500-1000(含) |
0.4 |
|
1000-2000(含) |
0.3 |
|
2000-5000(含) |
0.2 |
|
5000-10000(含) |
0.1 |
|
10000以上 |
0.05 |
但是据《省物价局关于降低全省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3](苏价费〔2017〕231号)显示,2017年江苏省对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予以结构性调整并降低收费标准,将原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标准降低了20%-60%。表6给出了江苏省2018年开始执行的收费标准,产权交易服务费分别向交易双方同比率收取。2017年,安徽省按总体20%的降幅,对本地区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下调,规定产权交易机构对采取协议转让方式成交的国有产权交易,按交易额的2‰向交易双方收取产权交易手续费[4]。以交易额1000万元的产权交易为例,大连、江苏、安徽收取的产权交易手续费分别为4.5万元、3.8万元、4万元。可见,在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上,辽宁还存在一定的降幅空间。
表6 江苏省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收费标准
序号 |
计费金额(成交金额)分档 |
按协议方式交易(每笔) |
按竞价方式交易(在协议方式收费基础上加收) | |
基础价(底价)部分 |
溢价部分 | |||
1 |
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 |
3000元 |
0.8% |
0.6% |
2 |
101万元-500万元(含500万元) |
2‰ | ||
3 |
501万元-2000万元(含2000万元) |
1.6‰ | ||
4 |
2001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 |
1.2‰ | ||
5 |
5001万元-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 |
0.8‰ | ||
6 |
10001万元-50000万元(含50000万元) |
0.6‰ |
0.6% | |
7 |
50001万元及以上 |
0.4‰ |
0.4% |
(二)企业人工成本刚性增长,降成本面临“两难”选择
1.职工工资水平不断上升
虽然辽宁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但近年来一直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部分企业已达到或即将达到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使缴纳个税成为推动企业工资水平进一步上升的一个新的因素,2005年辽宁职工工资总额仅为862.9亿元,2016年就增长到了3045.8亿元,十年之间翻了接近两番,而同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不断上涨,从17331元增加到57148元,虽然反映出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但也反映出企业用工成本的节节攀升(见表7)。
表7 部分年度辽宁省人工成本比较情况
指标 |
2005年 |
2010年 |
2016年 |
职工工资总额(亿元) |
862.9 |
1771.8 |
3045.8 |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
17331 |
35057 |
57148 |
注: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17》整理。
2.社会费率标准难以降低
在社保费方面,辽宁“五险一金”占职工工资比重超过了40%,其中,养老保险大约能占到20%,而广州和杭州等地区养老保险占职工工资的比重大约为14%,地区之间差距明显,弱化了企业投资辽宁的吸引力,降低了辽宁本地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2015年以来,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辽宁省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放慢,“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也有所降低,企业实际的人工成本负担有所下降。但是,这些政策对企业减负的影响总体有限,很难从根本上对企业走出困境产生作用。
我们要看到,这些降低社会费率的政策作用具有暂时性,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经很小,难以发挥长期持续作用,因为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费用关系到劳动者当前的实际利益和未来的保障程度,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缴纳,放缓最低工资的调整频率和涨幅,以及下调社保缴费比例标准,都会对社保基金产生负面影响,在辽宁社保基金已经不足、人口抚养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会大大推高未来社会保障风险。
因此说,对于辽宁当前的经济发展而言,控制工资水平、降低社保缴费的费率等人工成本的压缩是一个“两难”选择,如何处理好短期企业运行、社会保障体系和长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在人工成本方面,辽宁还面临着沉重的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负担。据辽宁省国资委2011年调查统计,辽宁省地方厂办大集体企业(含中央下放企业)职工74万人(在职职工46.1万人,退休职工26.9万人),拖欠社会保险总额166.7亿元。因此,辽宁在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后,按政策应核销的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达166.7亿元。考虑到未来5-10年全省在职职工将全部退休纳入地方社保,将增加地方养老保险支出231.7亿元、医疗保险资金支出81.7亿元。三项支出合计起来达480.1亿元。再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目前集团背负7个“壳”企业、4个集体企业、4个辅线企业,负担1.7万名离退休员工的小额工资、采暖费等费用,承担家属区供水、房屋维护等企业办社会职能,每年需承担5000万元。这些问题均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绝大部分属于非生产性负担,由于至今没有很好解决,使得企业无力支撑,不能将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发展上,致使产品结构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做出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1.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并存
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是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普遍状况。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辽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不到位,部分政府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就像2018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的那样,“目前,一些政府部门仍有不少该放的权还没放,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特别是市场准入中的各种许可等限制仍然很多,严重影响企业投资和群众创业创新。”
对于政府内部而言,公务运行管理机制中缺乏一套有效的奖惩机制、教育机制来激励公务人员提升工作和服务热情,虽然辽宁当前正在下大力气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此简政放权,改善营商环境,但距离基层企业和百姓的诉求仍有较大差距,“办事难”问题仍然存在。一是部分项目审批周期长,流程不清晰,牵扯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简政放权的阻力仍然存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三是涉企中介管理步规范,“红顶中介”现象仍在一定程度存在。企业不经过这些中介服务,就难以获得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
2.政务信息管理水平滞后
在政务信息管理方面,政府内部协调不足,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多头采集、管理、使用政务信息与数据,导致各种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利用,也影响行政效率,增加了制度性交易成本,给企业带来了过多不必要的运行负担。例如,由于信息没有充分共享,政府各个部门往往会基于不同目的在不同时间分别要求企业填报相同的数据信息,致使企业疲于应付,增加运行成本。再比如,在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但是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规模以上企业需要应付为政府各个部门填报各类信息的要求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在这方面,浙江省早在2014年就开始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构建了公共云(面向社会)和专有云(面向行政事业单位),由浙江省财政厅构建的数据仓库已采集到的跨部门书包括:省地税局业务信息、省公安厅身份证信息、省水利厅水库信息、省卫生厅医疗机构信息、省教育厅教育机构信息、省统计局每月统计报表、省交通厅道路隧道桥梁信息、省林业厅生态公益林信息、省技术监督局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省环保厅水流域交界断面水质信息、全省中小学生花名册等。浙江省的先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四)企业融资难,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1.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更大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成本为财务成本,也就是融资直接产生的费用和利息,财务成本受企业规模、所有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别,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即大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差的传统企业。
近年来,央行进行了多次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但企业利息负担仍然较重,部分企业债务负担重,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甚至超过90%。企业间应收账款拖欠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推高了企业融资金额和财务费用,成为企业正常运转的沉重负担,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
2.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担保增信拉高融资成本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很大,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信用环境总体上并不理想。金融机构在贷款时对风险的管理力度较大,企业需要在正常利率基础上加上担保成本,大大抵消了央行降息、降准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空间
担保成本依据担保机构不同而不同,政府担保机构增加的费率较低,约为2-3%,其他担保机构增加的费率较高,达到3%、5%以上甚至更高,这部分成本受企业信用情况、担保机构性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信用状况差的企业支出的成本要高于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向民营担保机构支付的增信成本要高于向政府担保机构支付的增信成本。
(五)企业生产所需物资价格难以调控,用能用电成本降幅不明显
1.产业结构不利于成本控制
一个地区企业的物化成本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辽宁的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尤其是传统的重化工业占比过高,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物化成本的下降空间极为有限。这些企业多为“重资产型”企业,固定资产比重高,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以机床类企业为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现有生产设备相当一部分从德国进口,单台设备的价值往往达到亿元以上,折旧额很高。在正常的生产运营时期,通过产品正常出售收回资金,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固定资产的投入可以得到补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的冲击,产品销售难度加大,销量减少,价格大幅度走低,部分企业减产甚至长时间停产,直接导致资金回收难度不断加大,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是刚性的固定费用,基本没有压缩空间。
在原材料方面,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辽宁部分重化工企业的原材料进口比例高,采购议价能力较弱,存在不同程度采购成本挤压利润的现象,这部分成本也基本属于企业不可控成本,降成本空间难以预期。
2.用能用电成本较高
燃料、动力等用能用电方面的支出也多属于企业不可控成本,既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受现行体制的限制,降成本空间也十分有限。以用电成本为例,辽宁地区的电价普遍高于临近省区,电力供应体制不顺,存在“用电企业成本高”和“发电企业产能利用不充分”并存的不合理现象:一方面,部分发电企业开工率不足,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用电企业电力成本高,政府补贴政策力度有限,企业负担较重。
(六)物流园区整体运营效率不高,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较大
1.物流行业竞争力不足
当前,辽宁省物流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同区域经济之间有效契合,对经济的撬动效应并不明显,反过来,辽宁地区经济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也不够大。辽宁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物流服务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小、散、弱”的物流企业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抗衡,致使物流定价长期低位运行。但对物流需求企业而言,物流定价低的利好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物流成本的明显降低。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立多个物流园区,按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发布的《物流园区运营统计分析报告(2015)》,东北地区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已达到13亿元,仅略低于东部地区(14亿元),远高于中部地区(9亿元)和西部地区(6亿元)。但是从物流强度、就业人数和入驻企业数量上比较,东北地区物流园区的整体运营效率并不高,没有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物流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降低。
2.物流运输成本较高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省份,资源和重化企业占比较高,“北货南移”与辽宁的产业结构相结合,放大了辽宁企业产品运输的整体物流成本。以钢材为例,从辽宁到上海,随物流环节的不同,一吨钢材的物流成本有很大落差。一般而言,钢厂先将钢材以公路运输的方式运到营口鲅鱼港,运费成本大约50元/吨,吊装上船费用15元/吨,海运时的成本有很大弹性,因各种原因压港时的仓储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鲅鱼港至上海港的运输费用视钢材装载量而定,在100-150元/吨之间,抵达上海港后,装卸费每吨约15元,上海港运至钢材市场的价格至少40元/吨。此后,从钢材贸易商到中间贸易商再到终端客户,中转环节越多,物流成本增加得就越多。可见,货物长距离辗转于路上时,除了固定的运输成本外,还存在时间成本(如压港时的仓储费)、机会成本(如由于海运时间长,钢材期货价格浮动),等等,放大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企业的物流成本。再如,东北地区粮食流出通道也是漫长之旅,东北三省的粮食经由铁路运往大连方向,再由水路运往东南沿海及南方粮食主销区省份或出口到周边国家。东北地区产品不能本地化销售既抬高了物流成本,又严重制约了产品竞争力。
受产能过剩和出口需求下滑的影响,钢铁、煤炭、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普遍呈现市场疲软,订单量下行态势明显,如辽宁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多个港口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在需求减少的形势下,物流需求因而不足,导致物流企业恶性竞争,甚至亏本降价。
作为国家层面的政策,降成本应从根本上建立起较为科学的成本形成机制,合理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辽宁企业成本高企的成因复杂,呈现出较大的区域性计划经济遗留问题和重工业色彩,降低企业成本需要“组合拳”式的政策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基于企业现在面临的各种困难,区分轻重缓急,把握好短期政策与账期政策的方向和重点,充分尊重企业的发展意愿,通过“多予”和“少取”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着想,激发出企业发展活力。
企业税费设计层面较多,需要综合施策,才能够发挥出合理效应。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企业关注最多的就是降低税费负担。
1.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增值税政策
向中央争取在辽宁地区开展增值税三档变两档、降低涉农产业税率等试点政策。2018年4月,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出台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明确自5月1日起,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届时我国一般纳税人对应的增值税税率将下调为16%(如销售或进口货物、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等)、10%(如交通运输、邮政、建筑服务等)、6%(如金融、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服务等)三档。三档税率简并成为两档是增值税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建议考虑辽宁工业基地实际情况,选择制造、交通运输等部分行业先行先试,将适用于16%税率的行业(如制造业)税率下调为13%-14%左右,将适用于10%税率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税率下调为6%,从而实现增值税三档简并二档的目标,在辽宁形成政策洼地,降低企业增值税负担,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此外,按照现行政策,5月1日之后企业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6%税率货物的农产品,将按照12%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建议向中央申请试点政策,将12%的扣除率降为10%,促进涉农企业及其行业发展,助力辽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支持企业研发
落实符合条件的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支持企业研发税收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和技术投入,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持科技创新。
3.降低企业收费成本
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实现目录外无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涉企服务性收费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议借鉴江苏、安徽等地的先进做法,按照20%的幅度下调辽宁公共资源交易收费标准,释放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潜力。此外,建议在辽宁有条件的市县推广沈阳中德装备园、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园区实行的行政事业“零收费”政策,对产业园区内工业项目、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进一步降低供水、燃气、土地交易等费用。
4.向中央争取阶段性的降成本转移支付补助
降成本是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政策,在落实政策,尤其是探索实施降低税费标准的试点政策过程中,单纯依靠辽宁自身现有财力无法满足保障民生、政务运转的支出需要,因此,建议向中央财政争取阶段性转移支付补助,适度弥补降成本造成的税费减收,作为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的配套性政策,缓解辽宁短期财力不足的问题,等到降成本政策成效释放出来,企业利税能力水平提高,财政收入总量规模上升之后,再予以退出。
从人工成本角度看,人工成本刚性增长是大趋势,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培养人力资源的投入会不断加大,作为企业创新、研发所依赖的主要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再生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辽宁企业需要构建合理人工成本形成机制,防止人工成本的过快增长,但又要做到客观分析人工成本的构成情况,对面临不同情况的企业加以区别对待。
1.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大锅饭”的体制积弊,积极探索创新人事工资管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激励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冗员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分流,相应降低成本,对于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则要适当增加人力成本。
2.要降低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成本
抓住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争取国家的支持,力争彻底解决大集体、壳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部分国有企业在职工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背负的历史包袱,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3.适度调整“五险一金”费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参照南方一些省市的做法,阶段性地控制工资额基数,考虑将奖金、津贴等项目从工资额基数中刨除。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弥补辽宁社保资金存在的潜在缺口。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只有理顺影响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各类关系,才能真正建立合理成本形成的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发挥政府政策的积极作用。在调研中,有企业提出应该把已公布的政策落到实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改善营商环境,尽可能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1.升级一站式审批方式
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实施的“一口办理”的先进做法,实现企业所需的全部服务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的目标,进一步降低企业在行政审批方面所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2.升级清单管理模式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通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梳理政府管理的事务清单、税费清单等,做到每月一更新,每月一公布,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促进经济主体的市场化。
3.构建涉企大数据平台
促进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逐步解决不同层级政府、不同部门反复向企业索要相同的信息数据增加交易费用的问题,同时,更为重要的,通过涉企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生产经营信息,共享企业所需的非保密数据,打造信息公共基础设施。
4.打造社会信用体系
政府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经济主体的交易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因此在推进市场化“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推进市场化的“质”,使“关系经济”转向“信用经济”,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平台,管理企业信用,发布企业信用信息,维护信用在市场交易中的媒介作用,解决由于信用或契约短缺使市场“上层组织”难以建立的问题,切实提升市场效率。
从融资成本角度看,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经营情况好时,利润率高于融资成本,融资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通过融资能够享受到“借鸡生蛋”的好处,一旦企业经营情况转差,利润率下降,融资成本就成为企业的负担,特别是在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使其放贷更为慎重,会加剧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
1.改进行业规范和标准
引导金融企业真正服务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经常遇到的“抽贷断贷、短贷长投、高息过桥”等问题。
2.支持金融企业压缩融资成本
对降低融资成本做出社会贡献的企业,进行正面宣传推介,提高这些企业的社会声誉度,为企业增信,同时,可以考虑给予少量的资金补贴。
3.进一步推进处置僵尸企业
特别是长期处于产能过剩行业大中型企业,财务杠杆率高,基本丧失了还债能力,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对于社会融资成本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建议加大对这类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国有企业的清理处置力度,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保护辽宁整体的融资环境。
从企业生产经营角度看,煤、油、水、电、气等用能用电成本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块成本。长期以来,我国部分供能供电行业企业存在垄断,竞争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产品价格却相对较高,导致企业该方面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1.增强垄断性行业市场化水平
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逐步破除行业垄断,提高供能供电等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化竞争水平,通过PPP模式、放开行业准入等方式引入竞争者。
2.进一步降低工业用电成本
建议通过增加辽宁水电及新能源发电比重,有效降低上网电价,切实加快销售电价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引入供电服务主体,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序放开一般工商企业进入电力市场,切实降低工商业用户用能成本。
3.降低企业冬季用暖成本
辽宁地处北方,冬季供暖期很长,供暖收费标准较高。建议通过行业改革,增强供暖企业生产效率,降低面向企业的供暖收费标准,同时,对特殊地区、特殊产业园区、特殊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取暖费减免政策。
要发展好辽宁物流产业,切实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不仅需要企业层面意识到降物流成本的重要性,更需要政府外力支持。考虑到辽宁物流状况受区域经济特点、地理地缘结构、物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重新审视现有制度安排,重新整合政府支持政策的突破点,重点发力,以期让东北地区经济感应到物流激励政策,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当前,可以从物流信息、行业标准、体系协同等环节,将实体平台 (物流园区)与信息平台(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结合,构造区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及其支撑平台。
1.积极支持物流信息化
打造物流信息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运输网络,发展“互联网+城乡配送”“物联网+全程监管”,并为实现未来辽宁与全国其他平台对接打好基础。
2.优化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
行业主管部门、同业公会组织应不断优化完善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的业务流程,进一步夯实物流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合作对接的制度平台。
3.促进不同物流形式之间的协同性
探索实现区域之间海关通关一体化,节约企业物流时间的同时,能够确保物流成本下降20%-30%,打通衔接一体的全链条交通物流体系,完善枢纽系统,制定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规划,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构建便捷通畅的骨干物流通道,推进物流全程“一单制”,实现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次认证、一单到底”。
4.对物流运输车辆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
建议借鉴河南等地先进经验,通过强化ETC联网运营服务,扩大辽宁高速公路ETC车道占比和用户规模,探索收费技术创新,早日实现货物运输车辆在低速行进状态下完成费用收缴,提高高速公路路网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课题组.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J].财政研究, 2017(10).
〔2〕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降成本"课题组.实体经济企业经营状况整体向好[J].财政科学,2017(8).
〔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东北调研组. 东北三省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与负担情况调研[J].财政科学,2016(9).
〔4〕高培勇.降成本:天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J]. 国际税收, 2017(1).
〔5〕战岐林,曾小慧.降低劳动报酬是“降成本”的合理有效手段吗? [J].现代财经,2017(11).
〔6〕张航燕.实体经济“降成本”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1) .
〔7〕吴群,侯祥鹏.供给侧改革中企业降成本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 2016(6).
〔8〕张杰, 宋志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的战略内涵与具体途径[J] .经济体制改革, 2016(9).
〔9〕刘伟.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管理世界, 2016(7).
〔10〕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中国制造业成本国际比较及降成本六大建议[N]. 中国证券报, 2016(2).
〔11〕胡鞍钢; 周绍杰; 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
〔12〕洪银兴.以改革支持实体经济领域民营经济的发展[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