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锋、李文婧/中央财经大学
内容提要: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将“节能环保服务”列入主要发展任务。但多年来,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满足节能工作要求,诸多阻碍因素中,融资难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在介绍节能服务行业结构和运营模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中小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受阻、政府支持方式转变等现状,以此分析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问题的主要症结;并对此提出借助O2O模式对中小节能服务公司供应链融资的构想,为打通银行信贷和优质节能服务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探索解决途径。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 未来收益权 质押融资 供应链金融 O2O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延续“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16%的约束性指标。在此背景下,“十一五”后期发展势头猛进的节能服务行业在节能环保大军中继续异军突起,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动力作用下,有望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市场化进程中担纲重任。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在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5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到GDP总额的2%左右,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将“节能环保服务”明确列入主要发展任务,并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节能服务行业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而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节能服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①]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通过这一服务机制,可以实现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和社会的三方共赢。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发改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而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节能服务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投入,优化工业结构、降低能耗、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但多年来,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不能满足节能工作要求;在诸多阻碍因素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便是融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机制下的节能服务公司面临哪些融资难题?应当从何处突破?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多样,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支持、融资租赁、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但是,多样的融资方式并不意味着充足的资金资源,究其原因,与节能服务公司大多自身资金规模较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特点、获取银行贷款困难和股权融资不易等都有关系。
(一)节能服务公司的特点:运作模式和行业结构
随着节能服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合同能源管理成为节能服务公司的重要服务模式,而合同能源管理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资金问题是项目全程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节能服务公司在提供节能审计的基础上,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并在项目前期负责设备的购买、安装、施工改造等,同时提供节能量监测、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服务,当节能项目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标准时才能分享收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启动资金大量短缺,项目分散各地、维护成本较高,项目资金回收慢、往往项目完成后3-5年内才能收回,种种因素造成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问题十分严峻。
2013年,我国资产规模超过一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有37家,完成了当年节能总量的近70%[②]。而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共4852家,而产值过亿的仅100多家。不难发现,在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型化特征日趋明显的同时,行业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造成这种行业结构特征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国家节能减排的长期趋势决定了节能服务行业的整体扩张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加之节能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吸引着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入;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的巨头型企业、部分大型国有资产背景的用能单位纷纷组建节能服务公司,行业内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也在不断整合重组,企业中、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底层企业不断进入金字塔形分布的节能服务行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发现适合自身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机会,在竞争中或被淘汰、或被金字塔上端企业整合,这是整个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健康、有效实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机制通过自由竞争来配置资源,资源若难以流通,势必带来僵化和腐败;但节能服务行业在资源获取上存在着不少不公平现象:首先,节能服务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兴行业,享受诸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但这类政策大多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享有,小企业因备案程序复杂、注册资金规模不够等原因不能通过备案,无法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政策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对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市场化节能服务公司带来了不公平竞争,也造成节能服务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这种情况下,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在市场上挤压着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而行业内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自身资金实力较差、市场环境愈发恶劣等原因,难以获得信贷资源。
(二)信贷资源渠道受阻:风险过高和担保缺失
大型节能服务公司自身资金实力强大,依靠自有资金便可完成项目的前期启动;目前,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对它们而言,能够获取融资服务的市场有限,融资渠道主要限于银行借贷、民间借贷等。但是,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大集团、大行业”,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高,这种问题在节能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
节能服务公司是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产物,但其高度的复杂性和专业化同样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为金融机构评估融资项目带来困难。同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期的风险几乎完全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意味着将自身与巨大的风险捆绑在一起;并且,节能服务公司往往缺乏土地、厂房等硬件资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形成的资产又存在于客户的企业,既缺乏独立性,又因专用性太高而缺乏变现能力。
(三)股权融资不易:企业规模偏小,金融体系尚不健全
如前所述,中小节能服务公司在传统债务融资渠道中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而股权融资渠道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作用也有限:一方面,节能服务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业务方面多依赖单个客户,其持续盈利能力、成长性均难以评估,直接投资者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做出投资决策,即便“新三板”为中小节能服务企业融资提供了机会,其自身条件的种种弱势也导致其很难从证券市场上获得资金;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外的金融体系比较单一,虽然国家对小额贷款、其他中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逐渐放松,现有单一金融体系格局在短期内很难打破,也就是说,中小节能服务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的解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
(四)政府支持形式的改变:从依靠政策到依靠市场
近年来,为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我国相继颁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随后,地方性财政奖励管理实施细则陆续颁布;有关节能服务的减免税政策也得以出台。可以说,行业的发展壮大之路一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财政补贴资源。但采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一来不可持续,违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为政府带来一笔财政负担;二来效率不高,多数流向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同时地方政府间财力不均、补贴额度有异,跨区域项目很难得到财政奖励的实惠。因此,在政府职能转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对节能服务行业的支持势必从依靠政策向依靠市场转变。
综合以上,节能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银行借贷是中小企业融资依靠的主要手段,如何控制风险、打通银行信贷和优质节能服务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合同能源管理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作为节能服务公司的利润来源,未来现金流决定了项目的当前价值,同时也是节能服务公司为数不多能够接受抵押的资产,因此,对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的探索十分重要。
三、借助O2O模式对中小节能服务公司供应链融资的构想
对已经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产生的未来收益,可通过质押、保理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融资。但传统的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方式并不能解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的燃眉之急。概括而言,保理业务门槛较高,资产证券化业务尚有赖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中又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未来融资问题得以突破的关键,在于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增级,而提升信用的关键又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下面,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路,笔者提出借助O2O模式解决中小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问题的初步构想。
(一)供应链融资的作用机制和适用性
供应链融资为中小企业设计,将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着眼于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金融企业在向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弱化对其资产、财务等因素的考量,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以存货、应收账款等作担保,并将交易行为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款的直接来源。
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下,应收账款融资以供应链整体信用共享为基础,银行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对待,对供应链上成员的信贷准入不再是孤立的。此时,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明确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在掌握配套企业的同时也牢牢“锁定”了资金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融资风险大大降低,而抵押物范围的扩大使银行获得了新的放款通道,增加了新的盈利模式。
但是,目前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尚面临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从外部支持环境来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企业财务分析被淡化,强调金融机构对交易真实性以及核心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估,但这些依赖可靠有效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否则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的信息将难以有效归集与分析;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来看,金融机构对中小节能服务公司仍存在着专业了解不足、前景判断困难的问题,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工作提出挑战;从相关主体实务操作来看,目前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适应供应链金融开展的风险管理理念,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难以跳出传统授信中的抵押担保思路。
总的来说,信息的归集和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关键前提,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条件。而节能服务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有望在沟通供需的基础上,为信息归集和信用体系建立提供便利。
(二)O2O模式的运作构想和功能发挥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和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消费。互联网平台将线下商店的信息进行整合,为互联网用户推送产品和服务信息,提供预订服务等,从而将互联网用户转化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种模式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对目前供需主体小而分散、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节能服务市场意义重大。
对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掌握有效的客户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用户可以获得全面丰富、分类细化的商家和服务信息,进行便捷的在线咨询和服务预订,获得相较线下消费更优惠的价格,同时在服务结束(或完成某一阶段)后提供信息反馈;而节能服务公司则获得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宣传推广平台,每笔交易可沟通释疑、追踪记录,方便节能服务公司进行用户数据管理与分析,此外,在线预订等方式也便于商家合理安排经营、节约成本。
供应链金融主要围绕第三方支付应用领域,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将单项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信息归集和分析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互联网平台处于供应链的中间位置,连接各个环节、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数据,通过对交易数据的管理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此为依据评估融资企业的信用情况。互联网平台与银行的合作结盟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银行与节能中小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融资企业资金的快速流转。
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中小节能服务企业、金融机构和电商“多赢”的商业模式。对中小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在电商平台的交易记录会成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重要信用证明,为自身拓宽融资渠道;对金融机构来说,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的交易记录、服务评价等信息是打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资金渠道的重要信用参考,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供应链信息的获取成本;而对建立互联网平台的电商而言,逐步建立节能服务行业的“生态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服务于行业发展、银企合作,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成为现有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由于门槛较高,目前尚属待开发的“蓝海”。但对节能服务行业来说,这一市场的开拓还存在诸多优势:首先,电网企业节能服务公司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资源,对客户用能信息有着具体准确的把握,同时资金实力也较强,便于牵头组建节能服务行业的O2O互联网平台;此外,至2013年年底,不少电能服务公司都组建了自身的电能服务平台,北京、苏州、唐山、佛山四个电力需求侧试点城市都开展了平台建设,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公司也在组织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这些平台都能作为成熟O2O体系建设的基础。
四、结语
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之中,在这一背景下,节能服务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投入,优化工业结构、降低能耗、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从依靠政策到依靠市场,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是优化行业结构、实现资源整合、企业做大做强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打通融资渠道,为有实力的中小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金融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管理创新,更可以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行业优胜劣汰、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引入核心企业的信用、债权等工具,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了思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要求很高,这一背景下,借助O2O模式形成的“生态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中小节能服务公司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成熟意义重大。在这一模式中,政府须扮演好引导者、规范者、保护者的角色,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市场公平和信息透明的实现,推动数据管理平台的创建和投入使用,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从而扶持优质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2013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节选)[J].自动化博览,2013,09:58-59.
〔2〕刘清志,张文艳.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1,06:63-64.
〔3〕吕荣胜,王建,高杨林.我国中小型EMCO的融资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2,(418):172-176.
〔4〕文珊.构建基于客户体系的O2O节能服务新模式探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 〔〕16(6):56-59.
〔5〕刘桂荣.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案[J].上海经济研究,2012,(10):59-64.
〔6〕李勇.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创新模式研究[J].华北金融, 2013,(4): 51-53.
〔7〕吕荣胜,张胜强.节能服务公司的增信途径研究[J].中外能源,2010,15(1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