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内容提要:从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来看,会计计量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主要包括摊余成本、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重估价、公允价值。虽然现在确认了以历史成本为主体,多种计量方法共存的原则,但是公允价值以其相关性为主要突出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日益冲击着历史成本的主体地位。《改进企业报告——顾客导向》明确指出会计计量属性在以后的市场中将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本文在查阅大量会计计量文献基础上,梳理了会计计量属性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各个阶段标志性论文、会计计量属性要解决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会计计量属性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现值技术 公允价值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计量属性问题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受到理论界及实践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内,特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应对企业金融资产;两年后资产计提准备又扩展到非金融资产项目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在与国际会计进一步接轨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引入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新会计计量技术出现的双重围剿下,略显力不从心。公允价值在克服现值确定技术并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后,我国逐渐接受公允价值计量地位,同时确定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地位,公允价值在非实业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会计后续计量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这表明公允价值变动在我国以金融、证券为主体的经济产业中,公允价值得到进一步重视。
在国外,会计计量比国内发展更加成熟。1984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5)明确指出现在会计存在的五种计量模式:原始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现值。和FASB一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指出了类似的会计计量方法,其中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解决了现值理论,并深入研究现值实际应用后,FASB将现值理论应用到公允价值初始成本计量及后续计量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告是SFAC7,公告中明确指出现值未来现金流的应用。这为公允价值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指导。
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会计计量研究迅速成为理论界最为活跃的课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主要标志性论文及事件,从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阐述会计计量要解决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会计计量属性发展的趋势。
二、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发展早期阶段的王者
(一)历史成本在会计发展早期阶段占统治地位,主要与公司组织形式和人们对资产本质的理解有关
1.公司组织形式。郎咸平教授在《教会:股份制的起源》提到股份制公司起源于教会资产过多,因此不得不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来解决经营的问题。股份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是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第二是有限责任制。“职业经理人”秉承对上帝的忠诚,秉承对上帝的受托责任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换句话说,股份制公司从诞生起就和管理者的信托良知联系在一起。在以神权为中心的社会,一旦经营者出了问题,债权人害怕上帝的处罚,不能去教会吵闹,只能放弃追诉权,界定他的有限责任。在这种简单的受托责任中,郎咸平教授认为首先其作用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良知。
随着股份制的进一步完善,股份制公司在更精英阶层的管理下,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受托责任观。以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的“委托代理理论”为逻辑起点的公司治理理论进一步指出委托代理成本和委托代理存在的风险。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对代理人来说,其目标是多元的,除了获取个人经济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外,还有诸如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以便扩大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名望等。因此,有损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规模非理性扩张却可能是代理人所热衷追求的。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会计计量发展过程与企业组织形式息息相关。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会计计量方法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而客观性和可靠性在解决受托责任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所带来风险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这就从现实制度上缓解了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弊端,而不是依靠对上帝的忠诚。进一步说,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会计信息更多注重的是可靠性而不是决策相关性。这就是说对于股份制两权分离的利益矛盾,在现代社会不可能靠虚无缥缈的对上帝的忠诚,也不可能单靠管理层的信托良知。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促使下,股东利益和管理层利益会发生偏差。而历史成本以其客观性、可靠性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在缓解委托代理成本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资产内在含义的变迁。会计计量实际上是对企业资产的计量,那么很明显,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也与人们对资产内在含义的理解有关。对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直接与人们资产内涵理解有关。井尻雄士教授曾在《会计计量理论》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井尻雄士主张历史成本计量体现了会计人员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应予公告的财务事项必须建立在委托人有权知道并且必须考虑信息披露对受托者的成本,为了阻止受托者和委托人滥用业绩计量,计量必须标准化,必须可验证,这样就不会发生系统生成业绩计量的不一致性,必须对会计人员的责任进行界定,这样业绩计量可以依赖于可靠的行为来产生和验证,使会计人员免遭无端的指责,强调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与现在对资产理解有很大不同之处,早期对资产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本观念。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on,1977)从未分摊成本或还没耗用但将会在以后各期耗用成本的角度出发,界定资产定义。同时在美国早期会计学界也坚持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其中一个很重要影响因素为稳健主义原则。
(二)历史成本的缺点
应用历史成本需要有较为严格的假设,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假设是币值稳定,同时也要求资产具有较为精准的可测量性。这就导致了历史成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很大的缺陷:
1.新交易方式、新商业模式和新交易内容对历史成本的冲击。以衍生金融资产为代表对历史成本计量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衍生金融资产和传统会计资产有很明显的不同点。首先从价格上看,衍生金融资产存在于高度活跃的市场当中,其价格变化比一般静态企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应收账款等等迅速很多,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以签订合约时的价格入账,就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说起。从交易方式上看,衍生金融资产更多采用的是未来交割的方式,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会计上的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从取得成本上看,历史成本计量要求资产入账时成本能够较为准确计量,而除了那些具有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如购入的准备持有到期的投资、银行贷款、应收账款等)可以按照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外,对于远期合同、互换、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如果从历史成本资产计量定义上看,那么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将很难入账出来。因此这就需要新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反应时代特征的会计计量。
2.历史成本对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誉、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不能可靠计量。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特别是品牌有时甚至超过了企业本身的有形资产。菲利普科特勒及凯文莱恩凯勒在《营销管理》(第十四版)中提到品牌价值时,引用可口可乐、IBM、微软等公司2009年品牌价值,如下表:
名次 |
品牌 |
品牌价值(亿美元) |
1 |
可口可乐 |
687 |
2 |
IBM |
602 |
3 |
微软 |
566 |
4 |
通用电气 |
478 |
5 |
诺基亚 |
349 |
6 |
麦当劳 |
323 |
7 |
谷歌 |
320 |
8 |
丰田 |
313 |
9 |
英特尔 |
306 |
10 |
迪士尼 |
284 |
规格麦片的合伙创建人约翰斯图尔特曾说过:如果要把这个公司拆分的话,我愿意将土地、工厂和机器都给你们,我拿走品牌和商标,我会过得比你们好。可见作为无形资产代表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有形资产对企业经营发展来说更加重要。而历史成本在品牌估价、入账、后续计量方面都有明显的缺陷。
3.对历史成本批判最大的来源于其最明显的假设币值稳定,而通货膨胀问题比以往更加严重。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更加重了这种冲突。1992年—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在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稍微的地区性经济波动会有很大可能造成经济蝴蝶效应,从而在更大范围引起多米诺骨牌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持续通货膨胀或剧烈物价变动的冲击下,按照历史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确实难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账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时甚至会因为历史成本的惯性作用而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股东。历史成本计量便成了滋生腐败、贿赂的温床。
以上只是列举历史成本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多数缺点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毫无疑问作为曾经辉煌一时,占有会计计量统治地位的历史成本计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围绕会计计量属性的客观性和相关性,佩顿和利特乐顿、井尻雄士、莫茨等成为了历史成本的主要支持者。而现阶段的公允价值以其较强的相关性,即以更能体现未来和市场变化相关的经济因素,势头有增无减。显然无论其争论焦点是什么,然而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探索新的计量方式已取得各个学派一致的同意。
三、重置成本计量:关注现时价值的理论探索时代
(一)重置成本计量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会计基本处于一种非科学状态,在科学和艺术分界点上,更加倾向于艺术,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概念基础、原则基础,带有很大的主观艺术性。缺乏像FASB,IASC,G4这样的研究机构,同时在法律约束上,更是缺乏支持。这在经济发展史上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促使理论界对会计理论、会计概念、会计原则的重新思考。经济危机最直接表现为股票交易市场瞬间崩溃,而会计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1924-1929年间的经济繁荣,不仅仅与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且会计在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背离了受托责任观实质,变成了粉饰公司资产、虚报利润、缩小损失的一种工具,变成了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采用的一种武器。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此时实用主义,稳健主义原则备受推崇。历史成本计量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地位变得更加牢固。
然而随着经济坏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兼并事件的频频发生、公司形式进一步改变、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资本市场进一步不规则性变动,特别是通货膨胀对币值的影响,历史成本会计越来越不能反映公司在市场中的瞬时价值。
(二)脱手价格及其来源
为反映公司的瞬时价值,最先被提出来的资产概念为现时价值。
尼斯·麦克尼尔最早提出脱手价值会计。现时脱手价格法下,所有资产和负债都要按照它的净变化价值进行重估。净变现价值=市场价格-预计销售费用。
他认为应按销售价格估算资产。现时脱手价格表示销售资产所得的一定量的现金或现时债务所需的一定量的现金,它通常是指正常销售价格,即与一定条件下的卖出价格一致,而不是企业清算时忍痛抛出的清算价格。预期脱手价格指以当时的卖出价格来调整将来的卖出价格,一般与净变现价值互替,亦称“可实现净值”。
现行脱手价格会计是在西方会计计量体系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脱手价格的提出与动态市场环境息息相关,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阿迈得贝克奥伊(Ahmed Belkaoui)指出的那样:现行价值会计由于其所提供的现时价格与市场情况紧密联系而被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接受。现时价值的会计信息来参与经济决策,已越来越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很显然和相对固定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较,脱手价格更能体现市场决策的相关性。
显然脱手价格的提出表明:现时任何所有过去的价格仅仅是关系过去的历史问题,只有现在的价格才能反映市场现实。以选择行为过程为目的,企业资产的任何计量,是以现行价格进行计量的,也就是购买和销售价格。
(三)从《资本论》角度出发,论证重置成本理论依据
重置成本计算作为现时价值一个典型代表,变得越来越重要。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汤云为从马克思《资本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重置成本的理论来源。在资本保全的过程中,为确保生产活动的循环,分配利润和成本补偿必须以维持资本的完整性,才能为下一轮生产提供资本基础。马克思在剩余理论中指出,当第一轮生产满足后,企业要进行再生产,必须要考虑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要素价格要得到补偿才能维持下一步的再生产,这和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保全概念基本类似。反映在会计计量中,我们可清楚看到两者都强调应按照现时市场价格重置企业资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必须从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两方面来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按照马克思商品二重性的原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社会总产品也是如此。因此,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形态上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在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假设生产要素的生产价格变化,如果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那么很显然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从资产保全概念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这就需要能反映市场瞬时价格的重置成本来对资产进行计量。
四、公允价值:强调现时价值和未来经济收益的新时代
(一)安然事件及会计反思
促进公允价值在会计进一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对安然会计造假事件的反思。曾名列美国《财富》500强,拥有着无数荣誉的华尔街宠儿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然而在破除之前,安然却显示出令人无法抗拒的财富魅力。其破产前的财务会计信息,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历史成本在这种从众投资行为中,扮演着推手的角色。
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表,让安然公司在财务危机之前,显示出让人极度的羡慕,这类似于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前夕。从安然公司的盈利、利润、销售收入各个指标上看,历史成本把这间将要倒塌的公司粉饰一新,若非企业管理层或和安然公司有关联交易的外部人员,根本看不出任何问题,从这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历史成本在这种财务丑闻中的作用。在
面对新经济形势、新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经济产业及传统会计难以防范的财务风险,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提出了公允价值作为金融计量工具,因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能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以其固有的相关性确保了资产的现时真实信息而备受理论会计和应用会计的关注。
(二)现值技术应用
然而公允价值面临的一个很重要挑战为现值计算问题。对于现值计算,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什么是资产,资产的定义是什么。在这里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为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经济收益认为:一项资产的估价,不仅仅和该资产现在价值有关,更重要的是要看该项资产能带来的预期的经济收益。因此提出了贴现率的概念,贴现率主要反映在未来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对每个时期的净收入进行折算,用以反映未来现金流现值。而过去会计上的收益却着眼于过去与现在,而未着眼于未来。随着经济学上经济收益发展不断成熟,会计收益也不断向经济收益概念靠拢。20世纪中后期,美国把资产定义为“一种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现值技术在会计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现值的研究,FASB在最近发表的SFAC对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确立了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原则,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结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现值筹划委员会在2007年7月伦敦会议计划稿中讨论了“现值技术的基础”。同时我国知名会计学者厦门大学教授葛家澍指出:2006年,FASB发出的第157号公告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计量方法。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一个主要突出特点就是允许公允价值在金融业的应用。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关注日益深入,其在新世纪必然会在会计计量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五、反思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发现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不仅与会计目标有关,还同时与经济环境、会计发展技术、人们对资产本质的认识等有关。从历史成本到重置成本,到现今日益受到重视的公允价值计量,其发展轨迹深刻地反映了会计信息从有用性、可靠性向有用性、可靠性和相关性靠拢的路线。虽然现阶段历史成本计量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但在对经济发展起日益重要作用的经济部门及经济要素,如金融业、品牌、商誉、人力资本等反映上,历史成本计量作用越来越有限,甚至有时会起反作用。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法,正不断冲击着历史成本计量的历史地位。其在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计量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在新世纪的会计计量属性中必然会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张金若.FASB与IASB联合趋同框架(初步意见)的评介[J].会计研究,2007.
﹝2﹞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
﹝3﹞郎咸平.教会:股份制的起源[J],2008.
﹝4﹞王玉丽.西方现时脱手价格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变革[J].会计之友(中旬刊)》,
﹝5﹞汤云为.重置成本会计论——物价变动的会计对策[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6﹞蔡传里,吴磊磊.论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与变迁[J].广东商学院学报,
﹝7﹞周劲男.会计计量属性演进的价值逻辑研究[M].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8﹞刘耀华.会计计量相关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9﹞陈佳.从可靠性与相关性看未来会计计量模式[J].财会月刊,
﹝10﹞王疆,张延清.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知识经济下的突破与改进[J].黑龙江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