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三农聚焦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三农聚焦>>文章内容
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政策选择
时间:2009/10/14 16:19: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1  马洪范2

(1.兖州市技工学校,山东  272100;2.财政部科研所,北京100036)

    在我国,农民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实质上看,农民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问题。提高人的素质,关键取决于教育水平。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处境

    正确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处境,首先需要全面理解农村教育的含义。现代教育的理想模式不是应试教育与精英教育,而是全面、全民和终身教育。遵循这样一种思维,我国的农村教育大致可分为五种形式:一是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以6-15岁的儿童、青少年为对象;二是技能教育,包括各级职业、技工学校,以初中毕业后的青年为对象;三是大学教育,以高中学习阶段中的优胜者为对象;四是成人教育,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或转移至非农行业的农村劳动者为对象;五是社会教育,没有围墙,无处不在,伴随终生。从上述五种形式分别考察,不难发现我国农村教育所处的境况:

    1.义务教育。9年的学习使儿童成长为青少年,但所学文化甚少,生存技能更少。农村人口中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到此为止。就义务教育本身而言,由于存在着“划分重点与一般”的差别与竞争以及“以钱补分”的不正之风,使“有教无类”的无差别教育成为不偏不倚的精英教育。

    2.技能教育。仅有不到三成的工人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职业、技工类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社会上重仕途、轻工匠,重文凭、轻技能,高校“扩招”、高中“高烧”,“人才高消费”不断升温,使得技能教育整体上生存形势严峻。另外,职业、技工类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收费制度也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NextPage]

3.大学教育。农村人口中获得这种机会的人少之又少。一旦获此机会,多数人从此生活并服务于城市,大大减少与农村的联系,而后成为家乡邻里仰慕与学习的对象,激励着其他有志青年去走相似的路。

    4.成人教育。已建立的农机服务站、农村科技推广站实际变成了“养人的机构”,难以发挥农民成人教育的职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系统覆盖面窄,组织机构不健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或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需要接受方便适宜的成人教育途径很少。

    5.社会教育。是农民接受最多、最充分的一种教育形式。环境造就人才,农村生活造就农村人才,落后的农村生活造就落后的农村人才。农村落后的文化与风气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桎梏。

    总之,我国的农村教育体系尚待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农民受教育机会少、程度低,总体上处于艰难困苦之境、亟待发展之时。

    二、我国农村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我国农村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

    1.人的原因。人的素质决定一切。农村中不是没有高素质人才,只是高素质人才没有为农村服务。从农村汲取人才而服务城市,导致了农村人才的匮乏与农民素质的难以提高。

    2.观念的原因。农村的落后以及农村教育的处境,并不全是贫困惹的祸。人的观念决定发展,而观念来自实践。农村生活狭隘的经历、单一的视角、落后的文化,决定了农民的观念与意识水平,成为阻碍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主要的内在因素。

 

 

[NextPage]

3.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采用“剪刀差”的方式,来解决发展工业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设置城市的进入壁垒,限制农民进入城市等,是新中国求生存图发展的客观选择,也是导致我国农村及农村教育长期落后的现实原因之一。

    4.制度的原因。当前,我国针对农民的税费制度、农村学校教育收费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不少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沉重,承受教育开支的能力低,导致许多适龄儿童辍学。

    5.管理的原因。20世纪以来,我国政府认识到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管理不规范与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影响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四方面关系

    从我国农村教育的处境及其背后的原因来看,推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难以在短期内使其彻底改观,绝对不能凭一厢情愿式的热情与冲动,需要实事求是地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需要正确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农村教育五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不是农村教育的全部,成人教育、技能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都很重要,可相辅相成,各具不可替代的作用。

    2.正确处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农村教育走出困境的问题上,应避免“政府万能论”,需要尊重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同时,“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对于农村教育问题,政府不能不作为,还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3.正确处理行政与财政之间的关系。“财政是庶政之母”。政府制定的农村教育政策与相关政策的执行,是以国家财政为物质基础的。各部门制定与农村教育相关的政策,不可脱离现实,必须考虑到执行政策所需的成本与费用。

 

[NextPage]

4.正确处理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农村教育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各部门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制定各自的政策。但是,政府必须建立合适的政策决策机制,保证各项制度整体协调一致。否则,必然抵消各项公共政策的整体效力。

    四、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政策选择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人的教育意义。欲通过教育改变人,要首先改变人所处的环境。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与舆论指导,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还可以与社会教育融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在这一问题上,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与农民各方面的力量。就政府而言,各级各部门可以采取措施,为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出谋献策、出钱出力。就社会而言,可以倡导先进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途径施加影响。就农民自身而言,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优越性,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发扬良好传统,扭转陋规旧习。

    2.立足本地求发展,推进农村的市场化变革。发展农村经济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讲,农民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出路在本地、靠农业,即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力量,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与农民的共同富裕。

    3.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各式人才。合理设计与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初、中、高级学校体系,是完善学校教育体系的首要问题。就客观方面而言,需要加大与调整教育资金投入、整合与调整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经费资金使用效益等。就主观方面而言,需要改变教育观念,需要各教育单位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

    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在这方面,不仅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增加份额,还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建成的农业院校资源,调整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建设完善实用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与农村服务体系,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走向广阔的农村市场。

    5.完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相关制度及其保障措施。“城市是农民的大学”。农民进城务工,能增加收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接受先进文化与理念的冲击。因此,保障农民进城务工起码的权益,完善农民工劳动用工制度与生活保障措施,是对农民的尊重,也是我国政府必然要承担起来的一项天职。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5524851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