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财政管理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财政管理>>文章内容
张国慧等/关于辽宁企业技改财政贴息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
时间:2009/10/16 17:05: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张国慧  程海  葛晓民/辽宁省财政厅

    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的精神,辽宁省本级财政建立了省企业技改财政贴息资金,2004--2005年共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财政技改贴息政策的出台,增强了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信心,推动了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资金的申报和审核程序,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辽宁省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审核步骤和拨付程序。符合申报条件企业报送的项目资料,在各市经委和财政局初审、省经委和省财政厅复审的基础上,经相关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评审后报省政府批准并印发贴息计划。在计划有效期内落实项目建设贷款的,省财政厅按规定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项目贷款发放银行。贴息资金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企业的技改项目只要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推动地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均可享受政策支持。同等条件下,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行业、辽西北地区、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转型地区的企业项目,以及替代进口、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优先纳入贴息资金安排计划。

    据统计,10亿元技改贴息资金两年间共支持全省各类企业技改项目384项,支持地区和企业重大发展项目10项。全部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69亿元,其中:利用银行贷款207亿元,企业自筹162亿元。全部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可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121.3亿元,新增利润152.7亿元,新增各项税金93亿元。在全部项目承担企业中,51.8%为县域企业,73%为民营企业占,84%为中小企业。技改项目采用的技术,54%为企业自主研发或自有专利,27%为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19%为购买专利。技改项目的技术水平,15.5%可实现替代进口,17.1%填补国内空白,38.8%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从贴息资金扶持的行业看,重点支持了装备制造业、冶金、化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行业项目,安排贴息资金7.1亿元,占全部项目资金71%,其中:装备制造业项目93项,安排贴息资金3.4亿元,占计划安排的34.4%,为各行业之首;冶金行业项目37项,安排贴息资金1.6亿元,占计划安排的16%;化工行业项目51项,安排贴息资金0.8亿元,占计划安排的8%;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项目80项,安排贴息资金1.2亿元,占计划安排的12%。贴息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充分贯彻落实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支持“两大基地”建设和促进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工作要求,突出了择优扶强,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的工作原则,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成效。

    从贴息资金扶持的地区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朝阳、阜新、辽阳等市,安排资金总量占全部53.6%。其中:大连42项,安排贴息资金17250万元,占比17.3%,居全省各地区之首;沈阳21项,安排贴息资金10182万元,占比10.2%;朝阳26项,安排贴息资金9982万元,占比9.9%;辽阳33项,安排贴息资金8643万元,占比8.6%;阜新市36项,安排贴息资金7546万元,占比7.5%。在全省14个地区,抚顺市最少,贴息资安排总量仅922万元,占全部资金不足1%;盘锦市次之,贴息资安排总量2311万元,占全部资金不足2.3%

    二、成效与问题

    实施财政技改贴息政策,不仅调动了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信心,也引起各级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投资机构对企业技改工作的关注。资金的有效汇集,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加工装备、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提升和改变,总量不断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经济转型地区和贫困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立县支柱企业和利税大户,为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1.引导了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有效缓解了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紧张问题。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另一方面更有效地推动了银企合作,增强了银行对重点企业的放贷信心。部分银行已将企业项目能否列入财政资金扶持范围,作为项目贷款审核的一项重要决策因素。据调查统计,10亿元财政技改贴息资金扶持的394个企业技改项目,两年间共吸引银行贷款207亿元,拉动民间投资162亿元。省本级财政技改贴息资金的建立,也引起各市政府对企业技改工作的重视,沈阳、大连、丹东、营口、阜新、铁岭、盘锦等市相应建立了财政配套资金,并积极协调相关银行,帮助企业落实项目贷款。目前,全社会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辽宁省优势产业的投资氛围正逐步形成,财政、银行、企业间投资互动机制已基本建立,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2.研制培育出了一批重点专精特新产品,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一方面提高了生产装备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改善了生产工艺;另一方面研制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能够实现替代进口和出口创汇的专精特新产品,提高了产品档次,调整了产品结构,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竣工投产的62户企业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实现税金,较改造前均有大幅提升,分别由改造前的125.2亿元、8.7亿元、7.3亿元,增加到218.3亿元、15.1亿元、8.4亿元,增幅分别为74.4%、73.6%、15.1%,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3.扶持了一批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对一批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技改项目支持,不仅提高了辽宁省农产品综合精深加工水平,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也通过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特色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辽宁宏达牛业有限公司肉牛屠宰深加工技改项目投产后,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同时也带动周边10000户农民发展肉牛养殖,其中近2000户贫困农民可以实现脱贫致富;喀左县利州鹅业技改项目投产后,公司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年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4000万元,同时每年可带动6万户农民通过养殖增加收入,年户均增加近1500元。此外,像大连善岛、营口鲁冰花、阜新比牛哥、葫芦岛希瑞集团等企业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都将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同时,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4.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建设,在实现生产技术、加工装备、生产工艺、快速提升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产学研联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据初步调查,近54%的项目实施企业采用自有专利技术,46%的企业采取技术合作或有偿转让的方式解决技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但主体工作均是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共同完成。鞍山惠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沈阳化工研究院为技术依托,有效解决了环保型高性能有机颜料的关键技术难题,使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技术含量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批量生产以来始终供不应求,系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30%;锦州俏牌集团与锦州工业大学合作,研制发明的微机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粮谷油料除杂脱壳分选精选成套设备,拥有82项国家原创技术专利和36个专利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100%,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尚无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5.推进了企业深化改革,增强了改制企业发展后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贴息资金注重把支持企业发展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相结合,鼓励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据统计,仅2005年技改贴息资金就扶持转制企业技改项目273项,安排贴息资金5.71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项目的88.9%和68.2%。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沈阳机床集团2004年全资并购了拥有140多年制造历史、产品享誉全球的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了国内同行优势企业云南CY集团,2005年又投资控股了昆明机床,为打造中国的国际机床企业奠定了基础;朝阳浪马轮胎公司股份制改造后实施的二次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能力实现了翻番,产品由单一规格发展成为系列化,并在国际市场已拥有一席之地;营口棉纺公司改制后投入巨额资金,先后实施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新增了国际最新型、最先进的纺纱设备,开发生产高档天然彩棉产品,成为辽宁省棉纺行业的核心企业。

    6.支持了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培育了贫困地区立县支柱产业。加快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和县域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和谐辽宁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财政贴息资金在安排使用上,对资源枯竭地区和县域企业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项目,降低了门槛、放宽了条件,力求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比重和工业化水平。以阜新市为例,两年间共扶持企业技改项目36项,安排贴息资金7546万元,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业配套、新型建材和纺织等行业。通过贴息资金的支持,引导了地区资金投入方向,改变了过去以煤炭、发电为重点的单一产业结构,为加快阜新地区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虽然10亿元财政技改贴息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增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竞争力,拉动了地区经济和产业集群,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快速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资金地区摆布不均衡、企业项目预期经济效益水分过大、部分项目不能按计划如期竣工投产或中途停工、部分企业提前归还项目建设贷款,以及各地区普遍重争取项目资金、轻项目管理等诸多问题,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调整。

    三、对策建议

    实施企业技改财政贴息政策,是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能,是值得全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要问题。通过近3年的管理和使用实践,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突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项目贴息资金比重。辽宁是老工业基地,是中国装备工业发展的摇篮。按照省委、省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辽宁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就必须依托原有历史形成的装备工业体系,以科技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在经过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后,才能实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质的改变和飞跃。因此,财政技改贴息资金的安排使用,要突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地位,以基础装备、通用成套装备、运输装备等为重点,以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贴息资金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业项目贴息资金比重。建议在目前每年安排3亿元的基础上,力争2007年以后达到占比50%以上,为实现“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做出贡献。

    2.突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改项目扶持,倾力给予连续贴息支持。按照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贴息资金对企业的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周期最长不超过三年,而目前企业大型技改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多数都三年以上,贷款资金使用时间就更长。考虑到辽宁省重点企业重大关键技改项目普遍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代表辽宁形象,项目实施后有利于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技改贴息资金应突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改项目的扶持,建议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突破办法规定的贴息周期取多不超过三年的限制,给予连续多年贴息支持。

    3.突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大力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财政技改贴息资金在安排和使用上应突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充分发挥县域地区的基础优势,实行分类指导,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对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竞争力的项目为重点,支持有利于节能环保、扩大就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的项目,推动产业集群,辅射周边地区,增强地区发展后劲;对农业优势地区,建议依托其雄厚的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立县支柱产业形成,增加人员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单一资源型地区,建议积极支持矿产品深加工企业,搞好资源深度开发,解决资源枯竭和接续产业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

    4.注重与推进企业深化改革相结合,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构建和谐辽宁的一项重要任务。财政贴息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不仅要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而且也应注重与推进企业深化改革有效结合,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推动国有资本退出竞争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已实施改制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省技改贴息扶持计划。考虑到企业改制后,尤其是改制后的中小企业,由于原企业资产质量差,银行信用等级低,贷款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因此,建议充分发挥省本级“双7亿”财政资金作用,将省7亿技改资金与7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有效结合起来,建立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互动机制。对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荐的项目,同等条件下,省7亿技改资金优先列入技改贴息计划,并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予以担保,银行发放贷款,省财政给予贴息,最终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共赢。

    5.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研究制定更加科学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申报审核程序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重资金申请,轻项目管理,以及部分企业项目预期经济效益水分过大,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全额投入到位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专家和财务专家数据库,在部分行业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度。修订调整项目审核程序,对未经专家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纳入贴息资金扶持计划,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研究建立项目跟踪制度,落实责任制,对所管理企业出现提前归还贷款、未能按期竣工投产或项目资金全额投入到位等违反办法规定现象的地区,限制该地区项目申报数量和资金安排总额,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益。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468404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