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专题策划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策划>>文章内容
汪恭礼/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途径与对策建议——以宣城市为例
时间:2010/2/1 8:53:5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宣城市宣州区委

 

内容提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切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宣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从观念创新、优化结构、科技先导、碳汇农林、园区平台等不同层面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结构优化  碳汇  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是宣城市生态建市、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走向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后劲。就宣城来讲,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低碳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宣城、和谐宣城的重要途径。

1.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需要。从发展趋势看,未来20--50年间,中国需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进行平衡。而宣城市恰好又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相继出台,全市经济将进入一个速度加快和总量扩大的波峰阶段。目前,宣城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即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倍增需求。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综合能源消费量(按当量值计算,下同)56.18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26.8%,比去年同期的增速高出16.3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量2.43吨标准煤,按工业增加值可比价计算,同比上升8.6%。宣城市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的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就表示,“中国已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温家宝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就昭示着“低碳”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同时,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世界经济面对节能减排和能源短缺等压力,已将低碳经济视为新一轮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上,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又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建设,是宣城市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

2.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宣城的需要。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市民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近年来,宣城市按照构建和谐宣城目标,牢固树立生态兴市、绿色富民思想,始终把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作为统领生态市建设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积极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生态工业和旅游业,生态市建设协调发展,总体和谐度提高。该市正积极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点,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截止目前,宣城市已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建有各类生态村112个,其中省级生态村21个,培育并发展了526个各种类型生态户,创建省级生态经济示范基地54个、人居环境示范基地4个、生态文化示范基地1个、生态村示范工程6个。经济呈两位数发展的迅猛势头,环境质量指数却好于上年,两组数字的背后,正是宣城市始终坚持发展为上,环保优先,走生态立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不懈努力。

3.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从2009年一季度宣城市市直工业由于新增的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能耗达到10.48万吨标准煤,因此,综合能耗大幅上升,一季度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2.13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81.5%,万元增加值能耗高达8.74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上升42.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6倍。郎溪县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05万吨标准煤,增长1倍,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12吨标准煤,上升69.7%,主要受郎溪县苏特水泥有限公司新建生产线去年6月份才投产无同期基数的影响,该公司一季度综合能耗1.89万吨标准煤。其他6个县市区中,只有广德县的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去年同期略上升1.3%,主要受该县工业生产低速增长而两家水泥熟料企业生产大幅增长的影响。分行业能源消费量看,能耗总量最大的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耗消费量为34.42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8.4%,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8.78吨标准煤,上升3.9%。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87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94倍,万元增加值能耗为4.66吨标准煤,上升52.5倍。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4.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从国际来看,碳排放权作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成为今后各国争夺的焦点。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打压和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一张王牌。宣城市备案登记获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仅有397家,在已获进出口经营权的397家中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也仅有159家。20091-10月,实现进出口总值36330万美元,同比下降18.2%其中:出口31477万美元,同比下降19.1%,进口4853万美元,同比下降11.8%。目前全市出口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和第7位。因此,要巩固宣城市的外贸出口地位,摆脱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国深刻反思,必须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和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经济新增长点和突破口,各大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广阔前景,加紧实施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一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博弈与合作正在全球范围展开。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建议美中两国规划通过低碳经济拉动经济复苏。无独有偶,7月中旬,英国正式发布《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以助力深陷衰退的经济。金融海啸以来,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与经济复苏联系起来,甚至被许多学者看做人类新一轮工业革命。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部署低碳经济战略,目的就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以期在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在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宣城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无疑为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应对金融危机,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二、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1.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认真审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将提高能效、降低碳强度和转变能源结构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生态市建设框架,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示范带动、教育宣传等方面系统推进,形成具备清晰阶段目标和优先行动计划的路线图。力争十二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推广清洁能源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低碳项目的“洼地”,把宣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2.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船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信息家电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以科技为先导。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宣城来讲,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市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如据统计,宣城市宁国水泥等9家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耗能量的73.9%。这9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在采用上个个有行动,完成节能10.2万吨标准煤。宁国水泥厂建成了9100千瓦余热发电技改项目;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0千瓦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广德三狮和德水泥有限公司8800千瓦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宁国耐磨材料总厂实施节能节水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广德桐星水泥有限公司和菲达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列入省水泥工业2008年余热发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  ; 泾县万顺球墨铸件有限公司实施了炉外喷煤技术改造项目;广德宝盛冶金石灰制品厂、郎溪苏特水泥有限公司关停了老的生产线,全面实施技术改造。因此,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围绕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和碳交易市场,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促进宣城低碳经济发展。

4.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就宣城市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该市森林覆盖率达54.8%,林木绿化率57.6%。近年来,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扩大造林面积,形成了敬亭山、横山森林公园生态屏障保护框架,清凉蜂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龙须山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围绕打造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生态目标,加快发展城镇公园绿化建设步伐,启动实施并完成城市河流堤防绿化景观休闲长廊工程,实施城市绿化景观工程,完成和谐广场及公园建设,城市绿地面积达到30%以上。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全市已有225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61个、国家级品牌农产品2个。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90%以上。全市化肥施用强度,由原来的365公斤/公顷,降到现在的274公斤/公顷,降幅达到25%,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因此,充分利用宣城市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积极争取省、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的支持。

5.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平台。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宣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水泥、钢铁、玻纤、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低碳产业腾笼换鸟。如宣城市2008年淘汰了4家小水泥企业5条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52万吨。20095月份关停了年产3万吨的合成氨生产线、粘土砖瓦企业59户,淘汰落后粘土砖产能近8亿块;淘汰了32户玻纤企业的1200台高能耗高污染的陶土坩埚。

三、当前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1.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低碳经济。市、县、区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门开辟低碳之窗低碳与生活发展低碳经济论坛专栏,适时宣传报道全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把发展低碳经济内容列为全市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在每届市(县市区)两级党校干部培训班上,开办发展低碳经济课程。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体系,利用生态环保课程和创建绿色学校的契机,向青少年灌输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并发动青少年把低碳知识带入家庭。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等,使其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地球,走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政府、企业、公民为参与主体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子。

2.尽早编制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确定宣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导,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3.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省和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突出低碳技术发展阶段性重点任务,统筹多渠道财政资源,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科技经费中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推广。制定宣城市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调查,摸清底数,根据国家有关统计指标及低碳经济派生出新的技术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确定宣城市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并授予低碳标志称号。

4.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县市区先行先试,强化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生产。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5730693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