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专题策划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策划>>文章内容
成丹/土地财政:如何实现软着陆?
时间:2014/7/2 16:48:33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5期      作者:佚名

随着各地政府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报告陆续向社会公布,备受关注的各地2013年土地出让金数据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达4.1万亿元,刷新了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3.15万亿元的历史高位。2014年伊始,土地出让金还在节节走高,土地财政依赖又出现上扬之势,土地市场的升温让土地财政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我国的土地财政源起于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并在地方事权财权比例失衡、土地市场机制完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唯GDP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走向繁荣。土地财政的出现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土地财政所导致的房价泡沫、住房困难、社会不稳定及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等问题也已经凸显。随着我国城市化阶段的演进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城乡土地价格剪刀差将逐渐缩小,加之耕地红线的限制,土地财政已越来越难以为继。但在目前形势下,面对已成庞然大物的土地财政,无论是任其发展还是休克治疗,都将殃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在痛苦的两难情况下,努力推进土地财政“软着陆”,实现向后土地财政时期平稳过渡,就成为当前最为理性的选择。

实际上,土地财政转型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出了药方,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三管齐下切实解决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地方政府卖地冲动、土地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特别是要通过税制改革和融资方式创新等途径,逐步形成充裕、稳定的财源,使地方政府找到可以替代土地的新的信用形式,最终彻底治愈土地财政顽疾。

未来5-10年是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各地仍有相当规模的土地储备,未来五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为土地财政软着陆赢得宝贵的缓冲时间;另一方面,目前房产税试点已经开始,可以通过加大试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使未来可以通过稳定的房产税收入,弥补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可能带来的部分收支缺口。在这段时期,政府必须抓住这一短暂难得的有利时机,主动引导土地财政转型,在保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流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坚持短期调整与长期改革相结合,有效防范土地财政风险集中释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从当前具体实现软着陆来看,应从“减速”、“平衡”、“控险”、“企稳”等不同环节分别采取对策措施。首先,适度调节土地资本化进程,逐步压缩政府征地和出让规模、规范土地收支管理、控制土地融资速度。其次,建立健全征收补偿制度和土地收益储备基金制度,处理好群体之间和代际之间的利益均衡。第三,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逐步消解和降低土地财政转型引发的风险。第四,加快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特别是全口径预算制度,实现预算的规范、完整、透明,为土地财政平稳着陆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5501533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