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升艳 周玉琴 郭行/河海大学商学院
内容提要:利用2003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地区引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地区引资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财政缺口占预算收入的比重每上升1个单位,将使新增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约1.1个百分点。采用不同的测度指标和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稳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较东部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财政压力降低引资质量的影响在中西部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主要影响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影响不显著。
一、问题提出
引资质量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不少文献对此进行了定量研究。早期学者们重点讨论引资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朱斌,2007;金雄伟,2010;宋永辉等,2013)[1-3],认为引资质量主要体现在经济贡献、环境绩效、社会责任等方面。因此,学者们选取了引进资金或项目的工业增加值、出口销售收入、环保投资数量、污染物排放数量、纳税增长率、吸纳就业人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求出引资质量的综合指数值。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外资质量,并且极少进行了实证研究。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引资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引资质量的途径。杨晓丽等(2013)[4]使用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利用平均单项合同外资额和外资企业出口贸易额中加工贸易的比例衡量外资质量,发现引资优惠竞争能够提高地区外资数量,但同时也会降低外资质量。杨其静等(2014)[5]将引进资金对非房地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GDP 和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作为引资质量的代理变量,从工业用地出让方式视角,发现地方政府协议出让工业用地吸引的投资,会显著地降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张鸣(2017)[6]用引进资金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效应衡量引资质量,研究发现协议出让方式吸引投资时,相关工业项目大幅增加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说明协议方式出让工业用地降低了引资质量。卢建新等(2017)[7]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结论。邵青云(2017)[8]基于2006年-2015年中国省份数据,采用外资企业的绩效、规模、技术水平、资本密集度构建外资质量的评价体系,发现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严格的环保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宽松的政府管制对外资质量有正向影响。杨华等(2017)[9]认为外资质量可表现为外资对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敏感度,敏感度低意味着外资质量较高,研究发现税收政策影响外资质量,单一规则型税收政策有利于新增外资质量的提高。通过文献梳理可见,虽然有一些文献对引资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局限于外资质量的探讨,且没有考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于引资质量的影响。
实际上,对地方引资质量的研究需要在制度环境中考察。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提高了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向上集中以及事权向下转移,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加剧(范子英,2015)[10]。已有研究表明,财政压力会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 Han & Kung, 2015;席鹏辉等,2017;范小敏和徐盈之,2019)[11-13]。作为招商引资专项政策的出台者、优惠措施的执行者、企业进入的审批者,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起到主导作用,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可能对地区的引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地方政府主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对新进入的企业提供地价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手段获取招商引资的优势。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和弹性任期制度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的短视化行为,官员更注重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政绩(战旭英,2019)[14]。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见效。廉价出让工业用地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利器,地方政府降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除此之外,税收优惠也是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税收优惠涵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采用优惠税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方式,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地价补贴和税收优惠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两大法宝。但是,它们需要财力作为支撑。廉价出让工业用地不仅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配套支出,而税收优惠本质上是通过减少税收收入以支持既定政策目标的税式支出。当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对工业企业进行地价补贴和税收优惠的能力下降,在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政治晋升的压力下必须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地方政府被迫在招商引资中放松对新进驻项目或企业的质量要求,降低准入的标准和门槛,退而求其次地引入了质量差的项目或企业。而引资质量未被纳入政绩考核体系,经济发展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上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可以实现。因此,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没有足够的财力为企业提供地价补贴和税收优惠时,降低招商引资的标准和门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虽然能够在招商引资中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引资的数量和金额,但是引资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因此,本文提出假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降低了地区的引资质量。
本文拟通过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与引资质量之间的关系。已有文献对引资质量大多采取间接度量的方式,将引进资金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作为引资质量的代理变量。本文将采用直接的衡量指标,用新增企业[1]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来衡量,为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引资质量的影响提供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经济增长质量和地方政府行为的相关文献,可为改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为了检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地区引资质量的影响,本文将工业企业数据与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相结合,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引资质量
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新增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对数(
2.解释变量:财政压力
参考已有研究(赵文哲和杨继东,2015;于文超等,2018;余靖雯等,2019)[20-22],本文采用当地政府财政缺口(一般预算支出减一般预算收入的差)占预算收入的比重(
3.控制变量
参考相关文献(Furman et al.,2002;王杰和刘斌,2014;余泳泽和李启航,2019)[23-25],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①经济总产出(
4.数据来源
财政压力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企业层面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选择2003年-2007年新增的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择该时间段进行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解释变量财政压力的数据在2003年之前统计口径为市辖区,2003年及以后为全市,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只取2003年及以后的样本;②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很多统计指标在2007年之后缺失较严重,为了数据的完整性,只取2007年及之前的样本。由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存在相关统计指标缺失、指标数值异常等问题,本文参考已有文献(鲁晓东和连玉君,2012;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李磊等,2018)[19,26-27],对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处理:(1)删除部分不符合逻辑关系、会计准则的观察值,如企业总资产、工业总产值、各项投入(职工人数、中间投入、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现值)、新产品产值小于0的企业样本;(2)删除职工人数小于8的企业样本;(3)删除1949年之前成立的企业样本。(4)2004年没有统计工业增加值,使用该公式计算: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期初存货+期末存货-中间投入+增值税。所有涉及到价格的数据均采用相应的价格指数调整为以2003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为减轻极端值对本文结果的影响,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双侧1%的缩尾处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变量 |
观察值 |
均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ln_TFP |
51504 |
5.2801 |
5.2762 |
1.1147 |
-5.3126 |
10.5094 |
fp1 |
50388 |
0.8468 |
0.6441 |
0.8090 |
-0.0606 |
8.0960 |
ln_gdp |
50388 |
15.8465 |
15.8779 |
0.8178 |
13.9782 |
17.4113 |
ln_density |
50388 |
6.1056 |
6.2821 |
0.5880 |
4.1767 |
6.9317 |
r_gdp2 |
50388 |
50.5064 |
51.9300 |
8.8948 |
27.9000 |
69.2900 |
ln_hstudent |
49944 |
10.5313 |
10.4708 |
1.2316 |
7.4460 |
13.2164 |
r_fdi |
50380 |
0.1015 |
0.0704 |
0.0887 |
0.0016 |
0.3705 |
ln_road |
49746 |
6.9678 |
6.9037 |
0.8952 |
4.9345 |
9.0668 |
ln_size |
50241 |
9.1404 |
8.9811 |
1.2464 |
6.6336 |
12.9441 |
export |
39529 |
0.1195 |
0.0000 |
0.3244 |
0.0000 |
1.0000 |
SOE |
53427 |
0.0095 |
0.0000 |
0.0972 |
0.0000 |
1.0000 |
DEBT |
53329 |
0.4938 |
0.4971 |
0.2904 |
0.0012 |
1.1083 |
三、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为财政压力对引资质量影响的回归结果。列(1)汇报了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核心解释变量财政压力的回归系数为-0.0185,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2)、列(3)逐步加入了地区层面控制变量和企业层面控制变量。列(4)在列(3)的基础上控制了年份、地区、行业固定效应,财政压力对新增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系数为-0.0110,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列(1)-列(4)的回归结果来看,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被解释变量:新增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1) |
(2) |
(3) |
(4) |
财政压力(fp1) |
-0.0185*** |
-0.0044*** |
-0.0068*** |
-0.0110*** |
(0.0012) |
(0.0017) |
(0.0019) |
(0.0022) | |
经济总产出(ln_gdp) |
|
0.0099*** |
0.0118*** |
0.0130*** |
|
(0.0017) |
(0.0020) |
(0.0024) | |
人口密度(ln_density) |
|
0.0041** |
0.0052** |
0.0054** |
|
(0.0019) |
(0.0026) |
(0.0027) | |
二产占比(r_gdp2) |
|
0.0015*** |
0.0010*** |
0.0006*** |
|
(0.0001) |
(0.0002) |
(0.0002) | |
人力资本(ln_hstudent) |
|
0.0002*** |
0.0008 |
0.0002*** |
|
(0.0013) |
(0.0015) |
(0.0013) | |
经济开放度(r_fdi) |
|
0.1180*** |
0.1076*** |
0.0663*** |
|
(0.0118) |
(0.0143) |
(0.0168) | |
基础设施(ln_road) |
|
0.0067*** |
0.0037 |
0.0094*** |
|
(0.0020) |
(0.0023) |
(0.0027) | |
企业规模(ln_size) |
|
|
0.0052*** |
0.0045*** |
|
|
(0.0009) |
(0.0009) | |
出口状态(export) |
|
|
0.0114*** |
0.0102*** |
|
|
(0.0009) |
(0.0009) | |
企业是否为国企(SOE) |
|
|
-0.0395*** |
-0.0140 |
|
|
(0.0131) |
(0.0130) | |
企业负债率(DEBT) |
|
|
0.0621*** |
0.0582*** |
|
|
(0.0037) |
(0.0037) | |
年份、地区、行业固定效应 |
未控制 |
未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观测值 |
48,123 |
48,123 |
36,130 |
36,130 |
R2 |
0.0187 |
0.0323 |
0.1979 |
0.2415 |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 *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著。
1.替换财政压力的度量指标
在基准回归中本文选择财政缺口占预算收入的比重作为财政压力的衡量指标,本文此处采用财政缺口
新增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
(1) |
(2) |
(3) |
(4) |
(5) |
(6) |
fp2 |
-0.0036** |
-0.0083*** |
|
|
|
|
(0.0014) |
(0.0022) |
|
|
|
| |
fp1_dum |
|
|
-0.0279*** |
-0.0125*** |
|
|
|
|
(0.0021) |
(0.0032) |
|
| |
fp2_dum |
|
|
|
|
-0.0112*** |
-0.0093*** |
|
|
|
|
(0.0020) |
(0.0027) | |
地区层面控制变量 |
未控制 |
已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企业层面控制变量 |
未控制 |
已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年份、地区、行业固定效应 |
未控制 |
已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未控制 |
已控制 |
观测值 |
45,898 |
34,277 |
48,123 |
36,130 |
45,898 |
34,277 |
R2 |
0.0218 |
0.2466 |
0.0295 |
0.2874 |
0.0283 |
0.2936 |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 *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著。
由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替换不同的财政压力指标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地区引资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本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显著降低了地区的引资质量。
2.替换引资质量的度量指标
以上回归采用企业层面的数据检验了财政压力对新增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进一步证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替换引资质量的度量指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在地级市层面汇总,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匹配,利用城市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压力对引资质量的影响。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
被解释变量 |
新增的高生产率企业的数量(ln_num) |
高生产率企业进入率(r_HTFP) | ||||
(1) |
(2) |
(3) |
(4) |
(5) |
(6) | |
财政压力(fp1) |
-0.1249*** |
-0.1084* |
-0.0962*** |
-0.0216*** |
-0.0264* |
-0.0198** |
(0.0305) |
(0.0572) |
(0.0359) |
(0.0073) |
(0.0154) |
(0.0084) | |
控制变量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年份、地区固定效应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观测值 |
1,224 |
1,224 |
1,224 |
1,224 |
1,224 |
1,224 |
R2 |
0.4896 |
0.2340 |
|
0.2397 |
0.1069 |
|
城市数量 |
|
271 |
271 |
|
271 |
271 |
注:列(1)(4)采用ols估计方法,列(2)(5)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列(3)(6)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括号内为标准误。***、**、 *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著。
由表4可知,运用不同的估计方法,财政压力(
(三)异质性分析
1.区域异质性
财政压力对引资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区域是否存在差异?我国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将样本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我国的市场化水平也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将样本按市场环境划分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2]。
不同区域 |
(1) |
(2) |
(3) |
(4) |
东部 |
中西部 |
市场化程度高 |
市场化程度低 | |
财政压力(fp1) |
-0.0096** |
-0.0165*** |
-0.0032 |
-0.0326*** |
(0.0035) |
(0.0034) |
(0.0031) |
(0.0038) | |
控制变量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年份、地区、行业固定效应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观测值 |
25,608 |
10,522 |
21,045 |
15,085 |
R2 |
0.2381 |
0.2769 |
0.2208 |
0.2913 |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 *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著。
表5列(1)和列(2)报告了地理位置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其中,财政压力对中西部地区新增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0165,高于全样本的回归系数(-0.011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虽然为负,但回归系数相对较小,且只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比起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财政压力对引资质量的负影响更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即使财政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补贴和优惠减少,优良的营商环境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表5列(3)和列(4)报告了市场环境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其中,财政压力对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新增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0326,高于全样本的回归系数(-0.011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同时,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的回归结果虽然为负,但系数较小,且不再显著。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营商环境好,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干预少,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降低招商引资质量的行为较少出现。因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财政压力并未显著降低引资质量。
2.企业异质性
财政压力对地区引资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又是否有差异?本文主要关注不同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的影响,将样本按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按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3]。
不同企业类型 |
(1) |
(2) |
(3) |
(4) |
国有企业 |
非国有企业 |
大型企业 |
小型企业 | |
财政压力(fp1) |
-0.0020 |
-0.0125*** |
-0.0028 |
-0.0187** |
(0.0226) |
(0.0022) |
(0.0028) |
(0.0035) | |
控制变量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年份、地区、行业固定效应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已控制 |
观测值 |
242 |
35888 |
16119 |
20011 |
R2 |
0.4391 |
0.2463 |
0.2957 |
0.2572 |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 *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著。
表6列(1)和列(2)报告了所有制类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其中,财政压力对新增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0125,略高于全样本的回归系数(-0.011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虽然为负,但系数较小,且不再显著。说明财政压力对招商引资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政治关联优势(孙艳阳,2019)[28],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小。
表6列(3)和列(4)报告了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其中,财政压力对新增小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0187,高于全样本的回归系数(-0.011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大型企业的回归结果虽然为负,但系数较小,且不再显著。说明财政压力对招商引资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产值高交税多、提供就业机会多,地方政府都竞相争取。因此,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压力降低引资门槛,更可能引进质量差的小型企业,对大型企业的影响小。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招商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已经从“重数量”阶段进入“重质量”阶段,提高引资质量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有一些文献对引资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却忽视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于引资质量的影响。另外,已有文献对引资质量大多采取间接度量的方式,较少采用直接的衡量指标。本文创新性地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角度探讨地区引资质量问题。具体而言,本文运用2003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统计数据,用新增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表征引资质量,实证研究发现财政缺口占预算收入的比重每上升1个单位,新增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约1.1个百分点。替换财政压力的度量指标,以及使用城市新增高生产率企业数量和高生产率企业进入率度量引资质量,回归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的约束下,对工业企业进行地价补贴和税收优惠的能力下降,为了改变在招商引资中的不利局势,提高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地方政府降低准入标准和门槛,引进了质量较差的项目或企业,从而导致新增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较东部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财政压力降低引资质量的影响在中西部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主要影响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影响不显著。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关注并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使其深陷财政困境以致剑走偏锋,降低招商引资标准和门槛。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共享税收中的分成比例,增加地方政府可持续的新税源,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合理划分财政支出责任,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第二,加强宣传和引导,转变招商引资理念。让各级地方政府在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不再是简单的拼政策、拼资源、拼优惠,而是要拼战略、拼环境、拼服务。引导地方政府绘就一以贯之的地方经济发展蓝图,拒绝短视化思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第三,由于财政压力对引资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中西部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更显著,故应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尤其注重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另外,由于财政压力主要影响新增小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故应在招商引资中对小型企业保持更为谨慎的态度,严格把关。第四,将地区引资质量纳入考核体系。适当淡化对招商引资规模的考核以及考核的绝对强制性,引导地方政府将税收、就业、社会效益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衡量指标,让优质投资落地生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朱斌.外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东部沿海十省市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7(11):17-23+86.
〔2〕金雄伟.杭州市首创国内招商引资评价指标体系[J].人民论坛,2010(01):54-55.
〔3〕宋永辉,孙俊超,王莹,高超.辽宁省招商引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01):51-55.
〔4〕杨晓丽,张宇,谭有超.引资优惠竞争一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吗?——基于FDI质量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3(02):13-17.
〔5〕杨其静,卓品,杨继东.工业用地出让与引资质量底线竞争——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24-34.
〔6〕张鸣.工业用地出让、引资质量底线竞争与工业污染排放——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3(04):107-114.
〔7〕卢建新,于路路,陈少衔.工业用地出让、引资质量底线竞争与环境污染——基于2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3):90-98.
〔8〕邵青云. 制度因素对FDI引进质量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7.
〔9〕杨华,江霞,李非.外资税收政策对技术创新、引资质量的影响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38-145.
〔10〕范子英.土地财政的根源:财政压力还是投资冲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5, (6):18-31.
〔11〕Han L, Kung J K S. Fiscal incentives and policy choices of local governments: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5, 116: 89-104.
〔12〕席鹏辉,梁若冰,谢贞发.税收分成调整、财政压力与工业污染[J].世界经济,2017,(10):170-192.
〔13〕范小敏,徐盈之.财政压力、土地出让方式与空间竞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11):13-26.
〔14〕战旭英.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失范的原因及治理[J].理论探索,2019(05):75-80.
〔15〕贺晓宇,沈坤荣.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8(06):25-34.
〔16〕马茹,张静,王宏伟.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05):3-12.
〔17〕张莉,程可为,赵敬陶.土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质量——工业用地成本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19,40(10):126-141.
〔18〕Olley G S, Pakes A.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J]. Econometrica,1996,64(6):1263-1297.
〔19〕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11(02):541-558.
〔20〕赵文哲,杨继东.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土地出让方式——基于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互利行为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5, (4):11-24.
〔21〕于文超,殷华,梁平汉.税收征管、财政压力与企业融资约束[J].中国工业经济,2018, (1):100-118.
〔22〕余靖雯,王敏,郭凯明.土地财政还是土地金融?——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科学,2019, (1):69-81.
〔23〕Furman J L, Porter M E, Stern S.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 Research policy, 2002, 31(6): 899-933.
〔24〕王杰,刘斌.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03):44-56.
〔25〕余泳泽,李启航.城市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挤出效应”与“筛选效应”[J].财贸经济,2019,40(01):128-143.
〔26〕毛其淋,许家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J].世界经济,2014,37(08):98-125.
〔27〕李磊,蒋殿春,王小洁.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与企业退出[J].世界经济,2018,41(12):121-143.
〔28〕孙艳阳.行政审批改革与企业价值——基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的“准自然实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7):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