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专题策划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策划>>文章内容
寇明风/落实“中国制造2025”政府需调整传统组织模式
时间:2016/7/1 12:52:42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2016年6期      作者:佚名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自20155月正式印发以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5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后续将有更多的配套方案发布。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将“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推动 “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山东、河北等20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初步勾画了本地制造业发展的蓝图。

    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2025”概念在政府部门、科技界和学术界已成为讨论的热门,而真正的实施主体——各类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或积极性不高,或态度模糊,或不知如何对接,或认为与己无关。对“中国制造2025”感兴趣并采取行动的多为互联网企业,而传统制造业企业行动并不积极。

    上述现象的出现有很多种原因,但是其中重要一点,可能就是我们忽略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组织模式。“中国制造2025”规划,直接指向我国制造业出现的问题,对当前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也有充分清醒的认识,但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仍习惯于传统自上而下的行政化模式,没有真正调动市场力量共同实现战略目标。主要表现是:战略热议于学术界,政策出自政府、浮于上层,而落实限于行政层面,以行政命令的动员方式取代市场,热衷于上项目,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由于传统的组织资源多来自于行政系统,或者类似于石油、军工等战略性行业,在这样的领域和行业,传统组织模式下通过举国体制的大规模攻关和运作,可能会取得较高的组织效率。但传统组织模式决无法适应“中国制造2025”这样具有深刻的战略目标、清晰的市场定位、实质的经济内涵的重大战略实施。制造业体系庞大,分散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以市场充分竞争为主,大中小各类企业都参与,传统的组织系统会因为组织成本高昂、政策引导能力不足、政府系统和企业系统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导致战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德国“工业4.0”战略来自于德国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倡议,背后有强烈的市场和企业的利润动机,西方的高端制造业发展背后不乏战略投资集团的影子,这是最重要的动力。因此,我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更好地激发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自组织能力和内在动力,而不是仅限于政府组织资源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当然,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传统制造业的冬天,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可能没有战略腾挪的空间,政府的引导和支撑依然必不可少。

    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政府政策就不再仅是下达行政性的命令,或仅限于对技术研发的补贴,而是要推动企业建立有利于提高技术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将“中国制造2025”战略内化于制造业企业的未来成本收益、资产负债等财务指标之中,这样企业才有持续的动力,市场才有健康的发展方向。对于政府来说,要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真正为企业和市场服务。同时,要建立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协作系统和网络,统筹协调制度、体系设计,形成部门、地方、企业、市场之间的良好协作。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5502152访客